■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
2018年国内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稳中向好、好于预期,行业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7.1%,有望创2015年以来新高。展望2019年,尽管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政策托底的大背景下,银行业整体经营业绩仍能维持向好的趋势,但净利润同比增速相较2018年度可能略有下滑。商业银行回归本源的态势不变,在经济与政策共振中守正出奇,一方面抓住新一轮双向开放加快推进的契机,主动拥抱开放,迎接国际化挑战;另一方面勇于扛起担当,进一步下沉客户重心,灵活运用金融科技,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1利润增速略有放缓
展望2019年,银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并不轻松,但政策环境边际改善形成对冲,有利于利润稳定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速相较2018年度可能略有下滑,中性情形下预计全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6.8%。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预计全年行业净利润可能在5%—8%之间。
生息资产稳步扩张,预计同比增长6.5%。一方面,财税等金融政策将进一步向“宽信贷”过渡,政策引导银行向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等领域倾斜,同时,经过前期消化,银行承接表外融资需求的压力边际减轻,影子银行对信用派生的干扰边际消退,社融规模有望企稳,有利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对银行业资产增长形成压力。考虑到本轮监管政策提振经济主要从金融机构负债端定向降准着手,政策落地见效尚需时日。预计信贷在银行总资产中的比例可能保持在50%-51%的高位,或难以继续明显攀升。这是因为,一方面是企业信贷需求本身放缓;另一方面,在企业盈利下降、违约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个人住房贷款因有抵押而相对更有保障,因而银行也会倾向于加大个人住房贷款的配置力度,2019年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占比或小幅上升。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也将进一步有所加快。
存款压力预计略有减轻。考虑到MPA考核,以及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匹配率等指标要求下,同业负债增长仍然会有所限制,商业银行负债策略仍然是揽存为主。商业银行相应也会加大债券类资产、特别是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配置力度,相应占比也有所上升。预计2019年还可能有2次-3次的定向降准,这将进一步增加银行可用资金,改善市场流动性,尤其是流动性充裕条件下基金、理财等收益率下行,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
绿色金融发展力度加大、步伐加快,
绿色金融债券有望成为银行负债来源的亮点。
净息差下降3BP。从负债端定价来看,2019年银行负债成本有所压降,但幅度相对有限。一方面,随着流动性相对缓释,银行负债成本压力有所缓解;另一方面,资管新规有关净值化的要求使得结构性存款需求加大,对存款成本压降亦有负面影响。从资产端定价来看,2019年银行资产端
价格下行压力加大,一方面整体贷款利率上升空间有限,甚至有可能持平或略有下降。同时,考虑到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可能恢复尚待时日,并且宏观信用修复过渡期优质资产可能相对缺乏,这对资产
价格形成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监管进一步指引银行加大民营企业、小微等领域的贷款投入,银行客户结构进一步下沉,银行议价能力略有提升,短期由于政策细则有待出台,可能作用相对有限,但中长期将对资产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非利息收入延续恢复增长态势,预计增9.9%。传统中间业务收入中,银行卡业务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一方面,银行自身也会继续加大银行卡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电子银行业务收入的快速增长缓释贸易争端带来的负面影响,结算收入有望保持相对平稳。承诺担保类业务有可能随着信贷类业务增长的相对疲软,同比略有下降。流动性相对宽松环境下,债券等投资类业务可能也会恢复增长。
降本增效仍在继续,费用支出刚性上涨。商业银行费用支出仍将上涨,但费用结构将更趋合理。主要考虑到一是资产负债规模的扩张存在一定压力,相应的导致营销类拓展费用刚性上涨。二是各家银行普遍认识到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大投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暂处于投入期。在此压力下,银行一方面优化人资薪酬制度,积极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带来应用效率的提升也将使得银行费用上涨提升幅度有限。
2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2019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延续,国内经济结构改善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潜在信用风险释放压力减缓,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会维持在2%以内的水平。部分领域潜在风险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并有可能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债务率较高的房地产企业可能形成一定的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债券违约可能引起的风险传导需要警惕;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需加以关注。预计各家银行将会继续采取稳健的减值政策,在监管机构的积极推动和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下,预计2019年商业银行将继续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其中银行业全年处置规模仍将维持在1.2万亿元-1.5万亿元的水平。信用成本上升幅度预计与2018年基本持平。
3多措并举加快转型创新
2019年,商业银行为适应新环境,助力振兴实体经济,灵活运用金融科技,进一步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创新。
预计银行业将会加大以下措施力度,做好两手应对准备。一是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二是全面评估风险敞口,抓住窗口期;三是加强利率汇率
走势研判,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四是确保海外分支机构合规经营,审慎开展海外并购贷款等业务。
新一轮双向开放加快推进,银行业主动拥抱开放,迎接国际化挑战。随着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双向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提升,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外资银行在我国的业务发展的瓶颈逐步打破,在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下,我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吸引力显著提升。二是外资银行在特定区域、领域的竞争优势值得关注和学习。三是即使全部放开后,外资行在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对我国市场份额整体冲击有限。长期来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丰富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提升市场的活力,提升整体的资源配置效率。预计商业银行将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拥抱开放,迎接国际化挑战。一是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取长补短,努力形成与外资银行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关系,变压力为动力,主动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在引资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深化与外资银行的合作。二是我国商业进一步明确国际化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审慎布局机构网点,推动国际化业务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强跨境业务联动,突出协同优势,并且建立全球一体化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
消费贷款持续较快增长,未来高质量发展可期。预计2019年政策调整的节奏可能会有所变化。一方面,监管将继续坚持从宏观审慎视角密切关注我国居民债务变化,多措并举抑制当前居民债务水平过快上涨问题;另一方面,监管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政策导向持续推进,在保持风险可控和居民合理消费水平的前提下,消费金融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仍继续受惠于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贷款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和潜力。总体上预计2019年金融机构短期消费贷款增速持续放缓的状况会有所缓解。监管“补短板”将使消费金融行业步入有序竞争和高质量发展的更好时期。
金融科技持续发力,防微杜渐强化风控。展望2019年,大中小型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将继续分化;商业银行将继续成为新技术应用的排头兵;金融科技改变银行架构和经营流程的进程加快。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但也存在风险,主要包括底层架构风险、政策合规风险、数据运用风险、在线信贷风险、技术与网络风险。预计未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布局进一步深化,一是把握科技引领创新大势,深入应用金融科技赋能业务转型。二是认清数据驱动转型方向,全面提升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三是兼顾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有序推进适应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四是着眼长远、防微杜渐,全面加强金融科技风险管理。
(课题组负责人:连平、周昆平、唐建伟,统稿人:武雯、鄂永健,执笔:武雯、赵亚蕊、鄂永健、郑颖、黄艳斐、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