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王爱俭:在各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在绿色金融政策、绿色金融实践和市场规模发展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进展,尤其是绿色信贷和
绿色债券的发展处在世界前列。绿色信贷方面:一是规模在稳步增长,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规模从2013年末的5.2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6月末的8.22万亿元,平均每年增加将近8000亿元。二是信贷质量优良,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2017年6月末,国内主要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不良贷款余额241.7亿元,不良率0.37%。
绿色债券方面:自2014年5月12日中广核发行第一只绿色债券以来,我国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就一直在上升,并处在全球引领地位。绿色债券在2016年迅速增长,从几乎为零增长到人民币2380亿元(约362亿美元), 占全球发行规模的39%。截至2017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发行贴标绿色债券2486.1337亿元,发行量居全球第二。
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在不断的发展中,可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绿色金融法律指导有所欠缺。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法规,但由于绿色金融的认识水平较浅、发展起步实践较晚,对于其相关法律体系尚未健全。
第二,绿色金融产品覆盖面小且创新力度不高。我国绿色金融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着只注重融资渠道而忽视融资对象的特征,主要面向大型环保类企业和大型清洁能源、节能减排项目为主,针对中小型环保企业、个人、家庭的绿色金融产品非常少,从而导致了绿色金融产品难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影响力受限。
第三,绿色金融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落后。目前,我国的中介服务机构,如律所、会所、咨询公司、评级机构等鲜有涉及绿色金融相关领域,其它诸如绿色银行、环境风险评估机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等尚未建立完善。
第四,绿色金融的微观支撑体系尚未建成。企业绿色转型成本较高,而且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对其自身利益造成多大损害,所以企业积极性不高。此外绿色金融业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而现阶段我国在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储备方面还很匮乏。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微观主体支撑尚未建成,难以对绿色金融形成有效的支撑。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