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的战略重点,绿色金融则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绿色证券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仅今年前7个月,绿色债券发行已达12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0%左右。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通道建设、绿色引导基金等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
无限风光背后藏隐忧 金融添“绿”仍需冷思考
9月初的2016年杭州G20全球峰会,被誉为全球治理的风向标,有超过3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领导人参与了峰会。共同探讨了包括:日益攀升的全球债务危机、全球投资增长动力、全球气候变化、货币政策等关键性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G20全球峰会,首次把“绿色金融”引入G20议程,并引起广泛关注。
其实,早在十年前,国内就出台了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包含绿色信贷政策、绿色债券政策、绿色保险政策等。就在G20召开以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推向国家战略层面,而G20的召开,无疑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契机,让绿色金融成为国际共识。
那么究竟什么是绿色金融?当金融铺上了“绿”的底色,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绿色信贷余额已达7.26万亿
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此外,上述挑战既包括在各类市场的金融活动都会遇到的一般性问题,也包括在某些细分领域遇到的特殊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挑战一:环境外部性。绿色金融面临首要的、最根本的挑战是,如何有效地将环境外部性内部化。马骏说,这些外部性既可以是绿色项目带来环境改善的正外部性,也可以是污染项目带来环境损害的负外部性。
挑战二:期限错配。在流动性要求较高的资金供给和长期项目融资需求之间进行期限转换,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功能。但现实中,相对长期项目的融资需求而言,长期资金供给不足,银行平均贷款期限只有两年左右,期限错配成为许多市场常见的问题。
挑战三:缺乏对绿色金融的明确定义。缺乏对绿色金融活动和产品的明确定义,可能成为投资者、企业和银行识别绿色投资机会的障碍,还可能阻碍环境风险管理、企业沟通和政策设计。同时,信息不对称亦是绿色金融的掣肘之一。企业没有披露环境信息,往往会增加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的“搜索成本”。也就是说,只有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投资者才能判断哪些企业是绿色的,哪些是非绿色的,哪些是伪绿色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挑战五:分析能力不足。金融机构对环境因素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认识仍处于早期阶段。由于缺乏分析能力,金融机构往往会低估“棕色”资产的风险,而高估绿色资产的风险。结果呢,污染型和温室气体排放较多的项目仍然获得了过多的投资,绿色项目却面临投资不足的问题。
就此,证监会此前曾公开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银行绿色评价机制的建立,支持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那么,绿色金融,会是下一个“风口”吗?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