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利于低碳资本的形成
中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但储蓄转投资的渠道却并不通畅,社会剩余资金难以有效吸纳,且在节能环保意识和政策的背景下,国家政策性银行对低碳产业的金融支持、金融市场对低碳金融工具的创造以及遵循赤道原则的银行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等都有望形成较稳固与长久的低碳资本,从而为风险高、不确定性大的低碳产业的企业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融通问题,有利于低碳产业的长足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二)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存在,可以碳配额管理的方式通过碳收入与碳成本的利益安排来增加企业碳减排意识,同时为主动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带来了实惠和回报。这恰恰能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吸纳相关人才涌入到研发中来。不仅如此,通过研发低碳产品,企业也能从碳交易市场中得到可观回报。相互作用下低碳产业的发展也将更为顺利。企业把产品研发出来后,在市场化的推广方面会遇到难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此时金融市场以及政策性银行给予的资金支持能将研发出来的低碳技术加以推广,从而将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技术得以有效应用,另一方面,企业研发出来的低碳产品如果能得到支持以及能从国家得到倾斜性的政策安排,企业将更加专注于研发与试验,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其他相关配套的机构参与其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三)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以汇聚节能环保产业人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资源闲置与滥用,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问题。通过金融市场中低碳金融产品的创,进而通过金融市场上低碳产业发展方面信息的获取,有利于资源在低碳产业中配置,同时国家政策上的融资支持、财税支持等均有利于资源得以进一步优化。人才问题是各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低碳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要靠人才,包括研发人才、推广人才、相关金融人才、相关管理人才等。低碳企业能吸引一部分人才,但单纯靠企业依然力有所逮,需要辅之以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金融市场的助力,以及金融支持政策的实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四)可有效规避风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发展环保节能等低碳产业的企业天然存在高风险。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融通资金,可有效避免仅靠自有资金投入研发和制造、自身承担低碳产品研发、推广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同时也可透过期货市场、期权市场对碳排放权的套保实施实现对冲和锁定风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的经验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一)日本碳金融发展的经验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作为能源进口国的日本在20 世纪70年代就开始大力提倡节能技术,这源于当时的世界石油危机。到了2005 年,日本国家单位GDP 的能耗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日本政府长期实施综合性措施和计划,鼓励节能技术的开发,并准许私人投资进入碳金融领域。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在《京都议定书》中,日本的目标是到2012 年减少6% 的温室气体排放。2007 年日本把建立低碳经济作为2050 年的重点战略发展目标。目前已通过的节能法案包括《面向低碳社会的12 大行动》(2008)、《面向2050 年的日本低碳社会》(2004)、《福田蓝图》(2008)、《立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2009)等。2008 年到2009 年,日本政府的“环境能源技术创新计划”、“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计划”、 “追加经济刺激计划”中,政府财政为其保证了资金的提供。同时,日本“排放量交易机制”与“国内证书交易”也在2008 年开始试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二)欧洲碳金融发展的经验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欧盟制订了严格的碳减排目标,在碳金融的发展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欧盟声称到2020 年减排20%,如果其他发达国家也做出相应或更加积极地减排承诺,欧盟将会把这个值增加到30%。欧盟内的政策法案有:《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指令》(2003)、《欧盟关于禁止白炽灯和其他高耗能照明设备的法规》和《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2007)、《关于促进和利用来自可再生供给源的能源条例草案》(2009)。除此之外,欧盟在2005 年建立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欧盟各国的低碳经济转型做出了贡献。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立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欧盟在2008 年11 月将国际航空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且在2012 年1 月起开始实施。欧盟这种单方面征收航空碳排放税的做法,引发了各国的不满,毕竟欧盟的碳交易体系只是适用于其内部成员,但环境是流通的,对于其他国家的污染,欧盟也要为其买单,这依旧是个两难的问题。另外, 欧盟于2005 年1 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贸易体系(EU ETS)。其EUA 交易量从2005 年的9400 万吨增长到2013 年的87 亿吨。2005 -2011 年,其交易额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速度,至2011 年已经达到了780 亿欧元,2012 年和2013 年有所滑落,分别为560 亿欧元和360 亿欧元,并且交易量与交易额都遥遥领先于全球其他地区。总之,欧洲方面不仅仅是通过立法,还有其联盟内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即法律与实践相结合,这样的组合相比美国来说更加系统也更加有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三)美国碳金融发展的经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1997 年《京都议定书》签订之后,美国通过的方案包括《碳封存研究计划》(1997)、《碳封存研发计划路线图》(2003)、《能源政策法》(2005)、《先进能源计划》(2006)、《能源独立安全保障法》(2007)、《美国再生再投资法案》(2009)、《美国电力法案》(2010)、《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2011)。美国小布什政府在2001 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协定,理由是避免损害美国经济。虽然小布什政府不做出减排承诺,但也积极推进碳金融方面的政策。例如2002 年,美国政府就提出了2012 年削减18% 碳排放的目标承诺,2008 年小布什政府又提出了到2025 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零增加的目标。同样,奥巴马政府依旧重视碳金融领域。《美国再生再投资法案》(2009),就是奥巴马的绿色新政。例如对能源效率化及节能项目的补助、联邦政府实施的节能改造、研究与开发化石燃料的低碳化技术即二氧化碳回收储藏技术、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实行三年免税等。法案中还注重对可再生能源和节能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这部分政府投资为5 亿美元。另外对电动汽车用高性能电池的研发、对购买节能家电商品以及对美国国内生产制造的氢气燃料电池均有相应的补助。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