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5年底,全国
节能服务公司产业规模已经超过5000余家,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6家,超过5亿元产值的仅有18家,产业整体小而散特征明显,严重阻碍良性发展
我国
绿色金融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证券日报》记者22日从央行获悉,6月21日,二十国集团(G20)
绿色金融研究小组第四次
会议在厦门举行。
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本月举行的G20厦门财政与央行副手会将讨论《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此后,研究小组将进一步完善综合报告,并提交7月成都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讨论。
据悉,作为今年G20峰会的主席国,中国倡导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总经理宗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中国对绿色经济的大力提倡除了一方面是因为发展绿色经济是国际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这里面,金融的大力支持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绿色金融”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引导企业的生产注重绿色环保。
发展绿色
低碳经济所需的资金除了政策的支持外,更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撬动,而行业环境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等,将直接影响金融投资绿色低碳产业。
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节能服务公司产业规模已经超过5000余家,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6家,超过5亿元产值的仅有18家,产业整体小而散特征明显,严重阻碍良性发展。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我国的绿色经济和绿色概念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市场也有一个从刚刚认识到逐渐深入的过程,因此,上述数据表明当前环保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短板,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
在提倡绿色经济的同时,我国也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不少互联网创业企业正将视角投向“低碳经济”,他们成为构建“绿色中国”生力军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发展绿色经济带来了新的亮色。
浙江碳银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碳银”)作为全国首家以互联网
平台为依托、以创新金融服务为核心业态的低碳产业综合服务商,通过整合低碳节能环保行业的优势资源,开展专业系统的金融投资、节能改造、产业升级、
碳资产管理等服务,致力于为低碳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助力地方政府创新金融体系、培育低碳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碳银所提供的服务有助于解决环保行业发展的痛点。”王军认为。
宗良也认为,碳银为环保产业提供一揽子的服务,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绿色经济、环保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亮点之一。”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根据测算,绿色产业在今后5年内每年需投入约3%的GDP,也就是年均两万亿元以上。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至15%,社会资本比重将占到85%至90%。”
宗良认为,绿色金融的支持需要政府出具一定的引导资金,并以此来撬动社会资金来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
今年3月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下体系,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
央行最新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5》指出,将积极扩大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切实降低绿色金融债券筹资成本,进一步发挥好绿色金融债券在加快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对此,宗良认为,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绿色信贷等金融工具对信贷结构的优化等,有助于盘活存量,并使得新增的资金与产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加上碳银类似的低碳产业综合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都能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2016年是中国经济结构从高碳向低碳转换的第一年,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中国就有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但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场更多的需要金融手段的创新和支持,碳银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打破绿色产业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绿色金融投融资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让绿色金融投资无障碍将真正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碳银创始人、CEO俞兆洪表示。
碳银致力于汇聚产业中优秀的服务商、设备商、
专家资源等于一体,拥有区域合作、产业运营、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四个业务中心,四个中心融合互通、相辅相成,并通过四大能力为绿色环保产业核心障碍提供解决方案。
在金融创新方面,“碳银网”依托线上平台及线下支持体系,搭建低碳产业实业、绿色金融投资、生产性服务跨界整合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业务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结合,高效整合并优化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社会资源,在新商业模式基础上建立新的金融信用及金融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评价模式和管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投资管理创新,项目管理创新,收益分配创新,在培育和支持低碳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获得突破发展。
在低碳产业资源集成方面,截至2016年5月,已有EMC(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企业3376家、设备商587家、专家65位入驻碳银网;公司目前在绿色照明、
绿色建筑、电机系统、
新能源、余热余压回收等节能领域已有一整套的技术解决方案及节能
案例,其市场反响、成效显著,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树立了新模式。
在绿色项目管理方面,“碳银网”项目管理系统能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项目层及活动层收入和成本的预算,并实时跟踪和汇总实际的收入和成本,包括项目中的销售订单与合同,项目工时成本,各项项目费用,采购订单,开票与回款等,并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透明、全面的管控。
在区域经济低碳发展方面,碳银专业的区域绿色低碳解决方案,针对“低碳园区”、“低碳城市”、“低碳城镇”、“低碳区县”制定高契合度解决方案,助力政府回归策划者、引导者、管理者的本位,以此推动区域低碳化进程。
碳银认为,企业作为
碳排放的主体,理应成为
节能减排的“带头兵”,碳银愿成为企业在低碳化转型道路上的助推剂,释放了节能环保行业的市场活力、降低了企业资金风险、提升了EMC公司的存活率、竞争力,成为中国经济低碳化转型的中坚力量,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树立新模式。
“通过产业自身的整合,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对于撬动社会资本的扶持也十分重要。”宗良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