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银行争夺碳金融市场赚钱商机
据易碳家了解到,中国作为国际碳排放资源大国,碳减排量占到全球市场的1/3以上,存在着巨大的碳交易市场,“碳金融”在我国也正在起步。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正是看到目前国内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潜在市场,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开始争夺碳金融市场,包括推出CDM项目开发咨询服务、项目融资和碳交易衍生产品等。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获益,包括前期项目融资、汇款和资金管理等。此外,引进CDM项目的企业的新增还款来源也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陶康华则认为,商业银行介入CDM项目的开发和咨询是很好的趋势,在企业签署单边项目的前提下,如果商业银行可以承担项目可靠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风险,那么将是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在中国并不活跃。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以往我国的CDM项目业主往往直接与国际碳基金、国际投资银行等境外买方进行碳交易谈判。境外买方凭借其在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地位和专业能力,掌握了碳资产的定价优势,主导了CER交易;而我国CDM项目业主由于缺乏专业能力和交易经验,对碳市场的交易动态不掌握,承担了较大的开发与交易风险,在合作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从国际上看,欧美经济危机导致各国纷纷开始推行财政紧缩措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气候资金的承诺恐难落实,国际碳市场的资金来源渠道渐趋收紧。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2012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就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且承诺期时限为8年达成一致,但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仍未接受第二承诺期,大会也没有就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做出具体规定。从CDM市场发展的角度看,没有实际的减排目标,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没有有效的抵消措施,就无法形成活跃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