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让有些公司每年售“碳”收入可以达到其主营业务收入的30%
一家在建的国内水力发电厂,由于减少了碳排放量,每年就能获得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收入。这对很多企业来说几乎闻所未闻。
这就是“碳金融”。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随着国际温室气体交易市场的兴起,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围绕碳排放交易开发出多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在中国,随着绿色信贷和金融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推广,碳金融吸引了国内不少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参与,如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项目财务顾问、碳保理融资业务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企业售碳收入可观
金融的力量无处不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两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据易碳家期刊了解到,1997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签订了第一个有法律约束性的国际条约《京都议定书》,创建了清洁发展机制。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发达国家缔约方规定了在2012 年前的量化减排指标。发达国家为达到《京都议定书》限定的量化减排指标,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购买核证减排量(CER),发展中国家则可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特定项目,向发达国家出售CER,提高项目的盈利性和还款保障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