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在碳排放市场方面,中国最早成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放权交易所,2009年山西吕梁节能减排项目交易中心、武汉、杭州和昆明等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成立,大连、贵州、河北、山西的交易所也在筹备中。目前,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环境交易所均已开展了自愿减排的碳交易机制,如上海的绿色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天津的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等。
中国碳排放交易仍主要是自愿减排,当前还不能推出市场化的配额交易,是因为企业没有强制性的减排配额,所以未来短期内中国仍将以自愿减排为主,但不排除配额交易试点。我国CDM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09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成功注册的清洁发展机制计划达663个,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1.9亿吨,约占全球注册减排量总量的58%,注册的计划数量和年减排量均占世界第一。2010年1月,北京环境交易所打造并发布推广的“熊猫标准”,将为未来真正市场化的碳交易探路。
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碳金融业务发展程度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国内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取得一定进展,碳金融业务也得到拓展。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信贷机制得到初步建立,各银行纷纷针对低碳经济进行了金融创新,完善了业务流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比如,国家开发银行依托贷款客户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业务,积极开发包括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在内的碳排放权交易项目,努力为客户提供从项目融资到减排额二级市场交易的全流程金融服务,并于2009年11月率先完成国内商业银行第一笔碳排放交易咨询服务,累计促成383.3万吨CO2交易当量。
在低碳间接金融方面,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两大举措: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一是调整授信结构,积极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增加对节能减排等环保领域授信投放,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授信。截至2008年6月,兴业银行在全国共支持了69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累计达21.53亿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二是积极寻求国际合作。2008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成为国内首批推出“能效贷款”的商业银行。2009年7月,浦发银行成功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合计近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以具竞争力的交易价格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