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 充 数 据 | 数 值 |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 ||
合成氨分厂(或 车间)编号*2,3 |
1 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 0 | 1.1,1.2 与 1.3 之和 | |
1.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 )*4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 | ||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无烟煤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t 或万 Nm3)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烟煤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t 或万 Nm3)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褐煤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t 或万 Nm3)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天然气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t 或万 Nm3)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合成氨分厂(或 车间)编号*2,3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焦炉煤气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t 或万 Nm3)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5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t 或万 Nm3)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产品 1*7 |
1.1.3 碳产品或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或万 Nm3 )*6 | |||
1.1.4 碳产品或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产品 2*7 |
1.1.3 碳产品或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或万 Nm3 )*6 | |||
1.1.4 碳产品或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产品...*7 |
1.1.3 碳产品或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或万 Nm3 )*6 | |||
1.1.4 碳产品或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tC/t 或 tC/万 Nm3) | ||||
1.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4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 | ||
1.2.1 消耗电量(MWh) | 0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
1.2.1.1 电网电量(MWh)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优先填报合成氨分厂计量数据;如计量数据不可获 得,则按全厂比例拆分 |
|||
1.2.1.2 自备电厂电量(MWh) | ||||
1.2.1.3 非化石能源电量(MWh) | ||||
1.2.1.4 纯余热余压发电电量(MWh) |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合成氨分厂(或 车间)编号*2,3 |
1.2.2 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MWh) |
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
1)电网购入电力和自备电厂供电对应的排放因子采 用生态环境部网站发布的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 |||
2)直供重点行业企业使用且未并入市政电网的非化 石能源电量、企业自发自用的非化石能源电量以及纯 余热余压发电电量排放因子为 0 | |||
1.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4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 | |
1.3.1 消耗热量(GJ) | 消耗热量来源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 ||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1.3.2 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GJ) |
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
1)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 0 | |||
2)如果是蒸汽锅炉供热,排放因子为锅炉排放量/锅 炉供热量; 如果是自备电厂, 排放因子参考《企业温 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中机组供热 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若数据不可得,采用 0.11tCO2/GJ | |||
2 合成氨产量(t) |
1)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 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 统计报表 | ||
2)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 |||
全部合成氨分厂 (或车间)合计 | 3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为各合成氨分厂(或车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 | |
附:CO2 回收利用数据及原料类型、生产工艺类别 | |||
合成氨分厂(或 车间)编号*2,3 | 4 CO2 回收利用量(tCO2) | 供出合成氨分厂(或车间)核算边界的二氧化碳量, 采用实际计量数据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合成氨分厂(或 车间)编号*2,3 |
5 CO2 回收利用去向 |
请列明 CO2 回收利用去向,例如: | |
1)用作化工原料 2)用作食品级 CO2 3)用作焊接保护气 4)CO2 驱替石油、天然气、煤层气等 5)地质储存 |
|||
其他利用方式,请具体说明 | |||
6 原料类型 | 若原料以煤为主请填写煤头; 若原料以天然气或焦炉 煤气等为主,请填写气头 | ||
7 生产工艺 | 若为合成氨与甲醇联产, 请填写联产; 否则填写单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