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数据 | 数值 |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1 | ||
电石分厂 (或车间) 编号*2,3 |
1 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 0 | 1.1,1.2 与 1.3 之和 | |
1.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 )*4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 | ||
焦炭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5 (t)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 ||||
电极糊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5 (t)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 ||||
……*6 | 1.1.1 能源作为原材料的投入量*5 (t) | |||
1.1.2 能源中含碳量(tC/t) |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电石 |
1.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或万 Nm3) | |||
1.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tC/t 或 tC/万Nm3) | ||||
电石 炉气 |
1.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或万 Nm3) | |||
1.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tC/t 或 tC/万Nm3)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电石分厂 (或车间) 编号*2,3 |
……*6 |
1.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或万 Nm3) | ||
1.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tC/t 或 tC/万Nm3) | ||||
1.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 | ||
1.2.1 消耗电量(MWh) | 0 |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 ||
1.2.1.1 电网电量(MWh) |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优先填报电石分厂计量数据; 如计量数据不可获得, 则按全厂比例 拆分 |
|||
1.2.1.2 自备电厂电量(MWh) | ||||
1.2.1.3 非化石能源电量(MWh) | ||||
1.2.1.4 纯余热余压发电电量(MWh) | ||||
1.2.2 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MWh) |
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
1)电网购入电力和自备电厂供电对应的排放因子采用生态环境部 网站发布的全国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 ||||
2)直供重点行业企业使用且未并入市政电网的非化石能源电量、企业 自发自用的非化石能源电量以及纯余热余压发电电量排放因子为 0 | ||||
1.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 0 |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 | ||
1.3.1 消耗热量(GJ) | 消耗热量来源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 |||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1.3.2 对应的排放因子(tCO2/GJ) |
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
1)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 0 | ||||
2)如果是蒸汽锅炉供热,排放因子为锅炉排放量/锅炉供热量; 如 果是自备电厂, 排放因子参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中机组供热碳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 若数据不可得, 采 用 0.11tCO2/GJ |
电石分厂 (或车间) 编号*2,3 |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2 电石产量(t) *7 |
1)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 |
2)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 |||
全部电石分 厂(或车间) 合计 |
3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
为各电石分厂(或车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