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我市已明确提出构建“1+2+6+N”的政策措施框架体系。9月21日下午,在市政协常委会
会议第一专题组讨论会场,一场关于如何完善“双碳”政策支撑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讨论正在展开。
“我想从法制角度谈谈如何保障‘双碳’政策支撑。”列席会议的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立足熟悉的法律领域,分别从立法、执法、普法等层面提出建议。“‘双碳’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从立法层面着手。”她建议,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政策来鼓励和推动能源开发利用往
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加强对
碳排放主体的管理,完善
碳交易方面的管理办法。“其次要严格执法,善于利用行政评价、行政指导等非强制性手段,让执法更有力度、更有温度。”彭静认为还需要通过普法引导公众参与,把双碳目标深入到居民公约、行业规章中,让法律义务和社会义务形成互助效益,进一步完善“双碳”政策支撑。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重庆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德绍把目光聚焦到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工作上。他表示,数据的统计核算是制定政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项基础性工作做不好,就无法对碳排放的削减、调整制定相应指导政策。为此,他建议尽快建立碳排放统计和评价体系,以便更准确收集碳排放数据。
“部分产业园区存在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口径不统一、收集不准确、数据质量不高,核算数据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市委会一级巡视员杨开奎直言在前期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他建议对产业园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实行“一把尺子”,将碳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政府统计指标体系,并在开展
试点基础上加快研究统一的统计核算方法和标准。同时细化完善碳排放核算指南,加快健全碳排放核算工作机制。
科学技术进步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建言完善“双碳”政策支撑体系的热烈讨论中,与会常委们不约而同谈及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市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市委会一级巡视员杨亚丽表示,目前我市已有相关鼓励政策落地,引导企业运用科技手段将排放的废气、废物变废为宝,实现绿色循环。她建议市科委、高校等
专家智库多给予企业人才支持,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我市制造企业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梁震表示,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科技进步的因素,可适当超前,让政策和科技进步形成良性互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