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国家都在努力解决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的问题,而从能源发展到材料创新,不同的发展方向也都将目标指向了“
碳中和”“碳达峰”。不过当我们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
新能源新技术的时候,回头看看或许还有许多其他只能我们关心的关键技术对碳治理起到了重要的帮助。
前面也提到了,碳治理的背景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因此对于碳治理这项工作来说,了解碳浓度状况以及明确二氧化碳的产生原因便有了重要的意义,这也就使得摸清“碳”家底成为了碳治理工作的关键一步。
那么如何摸清呢?这就涉及到了区域检测和宏观监测两个方面了。区域检测并不是什么难事,如今大大小小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非常多,之后只要建立相关的信息网络就可以得到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浓度情况。难点在于宏观监控,虽然可以通过区域数据得出宏观的二氧化碳分布情况,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获得更加全面的数据,那么就需要解决大面积监控的难题。
这个难题解决了吗?答案是正在解决,得益于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伴随着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顺利升空入轨,我国拥有了能够监测全球大气环境的“天眼”,也标志着大气卫星监测网络部署工作正在不断开展。
说道这里,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要执着于碳监测呢?既然要解决碳浓度过高,直接进入治理的环节不是更好吗?其中缘由其实并不复杂。二氧化碳的产生和人类活动有种密切的联系,而目前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都和高碳排有所关联。像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电能以及经济建设离不开的工业占据了国内碳排比重的前两位,此外,与出行有密切联系的交通也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而这些产业现在短时间内完成低碳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一边控制,一边改变。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便于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并且在方案是时候需要长期的监测来确保方案的实施情况,也就侧面体现了碳监测的重要性。
此外
碳排放从现有的技术来说是不可能避免的,即便是“碳中和”目标也只是让
碳排放与碳转化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因此,要解决碳浓度过高,碳监测环节必不可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