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闯出了一条“
绿色低碳与经济增长齐飞”的质量型发展路径。在这条绿色发展道路上,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无疑是高举低碳发展旗帜,打响绿色深圳国际口碑的生力军。
2010年9月30日,以深圳成为国家首批低碳
试点城市为契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排交所”)正式挂牌成立。
排交所是深圳市一家全资国企,是国内同类交易所中注册资本金额最大的交易所。2012年起,排交所开始
碳交易三大系统(深圳市碳排放权益
注册登记簿系统、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管理系统、深圳碳排放现货
交易系统)的准备与设计。同年12月,通过国务院全国交易场所清理整顿联席
会议批准,取得交易场所合法运营资格,并落户前海。2013年1月,排交所成功取得首批国家发改委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备案资格。
与此同时,深圳市人大于2012年10月立法通过《深圳市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随后,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出台了《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五项政府文件和规章制度,为推动深圳
碳市场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市场呱呱坠地,成为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启动当天,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就完成了8笔,成交21112吨配额。
成长: 打造全国最具价值的碳市场
如今,经过5年多的运作,目前深圳市共有794家重点企业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管控范围,初步建成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排交所内每天不断刷新的成交记录,被视为深圳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观的重要窗口。
与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等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相比,深圳是最年轻的城市,产业结构中也缺乏传统重工业。
但深圳却是国内碳排放配额流转率最高的交易场所,成熟的市场机制和丰富的商业机会,使得深圳碳市场
托管会员的数量全国最多。数据显示,深圳碳市场2013-2016年度配额流转率分别为5.23%、8.53%、11.99%和16.10%,连续4年在全国碳市场中拔得头筹。
排交所还是国内首个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的碳交易平台。2016年3月19日,深圳能源集团妈湾电力有限公司与英国BP公司在排交所的牵线下,签订了一份以400万吨碳排放配额为交易标的的碳资产回购协议。这是国内首单跨境碳资产回购交易业务。
制度体系完善、开放创新、市场化程度高,这是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葛兴安对深圳碳市场发展模式的理解。截至2018年9月7日,深圳碳市场二级市场配额现货总成交量达3611.75万吨,位居全国碳市场第三;总成交额达到11.01亿元,位居全国碳市场第二;配额市场平均
价格基本保持在30-40元/吨,位居全国前三。
传导: 加速形成全社会低碳发展观
深圳碳市场的价值不止于一笔笔成交数字,更大的价值是与绿色低碳的社会发展理念实现了同频共振,令绿色低碳的社会示范效应像涟漪一样不断传导。
与国内不少碳交易试点市场相比,深圳碳排放管控单位的年度
履约积极性非常高。今年7月,共有787家碳交易管控单位按时足额提交了与其2017年实际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额,
履约率达到99%。在从未推迟履约日期的情况下,连续5个履约年度均保持了和国际同行接近的高履约率。
此前有人曾将
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认为
节能减排会拖缓经济增长。但事实上,深圳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是正向传导。近年来深圳经济的逐年攀升,也印证了深圳正在实践一条以更少的资源能耗和更低的环境代价,实现更有质量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2017年,深圳市794家碳交易管控单位中的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加了595亿元,同比上年增幅达11.37%;2017年碳排放强度较2016年下降9.8%,超额完成了深圳市“十三五”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4.6%的目标。
与此同时,低碳节能的生活理念也深入人心。
在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排交所参与发起“全民碳路”低碳公益主题活动,应用了物联网等技术,对市民每天的低碳行为,如步行、乘坐绿色公交、停驶私家车、资源回收等进行记录,并量化为相应碳积分或
碳币,让更多市民在践行低碳行为的同时,可以兑换合作商家的绿色消费奖励。
“碳交易市场不应只局限于工业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还可以将碳交易面向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减排。”葛兴安如是说。
创新: 助力深圳打造国际绿色金融高地
深圳金融业发达,身处其中的深圳碳市场也在绿色金融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立以来,排交所积极与国内外金融机构、低碳企业开展合作,开发
碳金融产品。
2014年4月,排交所成为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首个国内碳交易合作伙伴;2014年11月,排交所与兴业银行合作推出国内首笔绿色结构性存款业务;2015年3月,在排交所支持下,国内首支
碳基金——嘉碳开元基金成功设立;2016年3月,国内首单跨境碳资产回购交易在排交所完成;2017年9月,排交所与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三家银行共同签订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6月,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深圳绿金委)成立,旨在通过搭建政策研究与沟通协调平台,探索实现绿色金融的实务创新与跨境合作,排交所正是深圳绿金委的秘书长单位。随后,深圳绿金委在绿色金融领域实施了一系列行动,如福田区和深圳市人居环境委相关绿色金融工作的开展,深圳市绿色金融有关配套扶持政策的起草和建议等。
此外,深圳绿金委还多次派代表参加国内外环境、绿色金融等相关会议及活动,如波恩气候峰会中国角边会等。2017年12月13日,深圳绿金委还代表深圳市与多伦多、日内瓦、苏黎世、法兰克福四座金融中心城市,共同宣布加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并承诺将自愿采取行动支持卡萨布兰卡声明,分享推进绿色及可持续金融发展的经验,就共同认定的优先事项采取行动。
葛兴安表示,绿色金融已成为我国和全球金融发展的一大趋势。深圳绿金委将利用深圳原有的证券交易所、排放权交易所、基金公司聚集和毗邻香港等重要优势,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架起沟通的桥梁,推动业界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合作,推广绿色金融的理念、工具与方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激励机制,辐射并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今年3月举行的深圳绿金委办公会议上,深圳绿金委强调要坚持打响“创新牌”“国际牌”“金科牌”三大旗号,以绿色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强化深港合作,利用金融科技助推绿色金融发展。
辐射: 在全国碳市场唱响“深圳声音”
今年7月召开的深圳市委六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勇当“走在全国前列”的尖兵。事实上,作为全国最早启动的碳交易市场,深圳碳市场锐意改革,已积累丰富的经验,正不断输出碳市场中的“深圳智慧”。
2014年以来,深圳先后与包头、淮安、金昌、酒泉、四川等地签订了碳交易区域合作战略备忘录。2016年,由国家发改委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揭牌的“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深圳中心” 成立,并开始面向全国非试点地区积极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培训人员超过4000人。去年5月,由深圳中心牵头的“全国碳市场纳管企业碳排放管理示范工程”正式发布,通过选择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为其提供参与碳交易的全流程综合解决方案,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碳市场行业标杆。
葛兴安表示,在我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于去年12月正式启动后,深圳碳市场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踏上新征程,深圳碳市场将进一步发挥“先行一步”的优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排交所将继续承担深圳碳市场管理和运行责任,并积极转换角色,协助国家和地方碳市场主管部门,提高业务服务水平,支持管控企业实现绿色转型,促进碳交易服务于实体经济,助力碳市场平稳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