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2017年度计划》的出台,其中提出的40项年度工作任务已经逐步进入实施阶段。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由该委牵头的工作任务已经迎来了最新进展。其中,在推进西部
碳交易中心建设上,市发改委正配合省发改委积极争取国家
碳排放权交易
平台落地成都。
记者了解到,在完善低碳发展市场机制方面,已经完成首批纳入碳交易体系的5家企业
碳配额试算工作,配合省发改委制定用能权交易
试点相关方案。 同时,推进建立
低碳认证制度,会同市质监局制定了认证
试点方案,力争年内不少于5家企业获得低碳产品认证。探索建立碳达峰追踪制度,正重点开展
清洁能源改造、
绿色建筑、
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森林
碳汇等领域减碳过程与效果评估。
“在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上,我们已经完成国家餐厨试点项目调整方案,餐厨垃圾二期预计10月投产。”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强化能源总量和强度控制方面,正制定“十三五”
节能减排降碳工作方案,落实年度增量180万吨标煤、强度降低3%的控制目标。一季度,单位GDP能耗降低3.5%,超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
同时,积极参与全国
碳市场建设,记者了解到,目前已经完成2013-2015年度钢铁、石化、水泥、电力、电解铝等行业25家年碳排放量1万吨及以上企业的碳排放核查,并依托全国
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针对政府主管部门、重点排放企业、第三方机构开展了5场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活动。
在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方面,已初步建立碳排放相关数据统计机制,完成2015年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初稿,逐步实现清单编制常态化。同时,完善碳排放考核体系,碳排放强度下降5%的年度目标已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市)县目标考评体系,将与节能目标同部署、同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