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不愿据名的接近国家发改委气候司人士向碳道透露,发改委在完成交易
平台方案的评审之后仍未能确认全国统一
碳交易平台的具体方案。在发改委昨日召开的电视电话会上,各交易所被要求再提出新的方案,由交易所之间联合设立全国交易平台,可能的方式是由中标的牵头单位联合其他几家,但不允许绝对控股。
早在去年,发改委曾释放交易所市场化的积极信号,希望各交易所通过竞争兼并完成统一。为争取在全国
碳市场启动时不落后于同行,各交易所开展了“市场化”的白热竞争,大力组织向非
试点地区的碳交易培训和针对大型央企、国企的入会公关。去年底发改委开始转变思路,希望形成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并让各
试点发改委牵头提交平台方案以供最终定夺。由此交易所转变了竞争方式,开始想尽一切方法动用己所能触的资源开展新一轮存亡之争,据说有试点甚至动用了中央高层的关系。
目前这场交易平台方案的“招标”似乎陷入新的僵局,原因可能是各家交易所在动用的“资源”让气候司难以招架。发改委自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以来先后批准了七家
碳排放权交易所,组织各试点的配额和
CCER的交易,为试点碳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面临试点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政策窗口期,政策思路从多个交易所向统一交易平台的转变,开启了交易所为了生存的牌照相互竞争的新阶段。
然而,无论如何竞争,各方均向着推动碳交易行业发展的方向努力。联合设立的新思路或许能弥合争执不下的局面,各交易所的生死之争将转变为合纵连横,虽然仍可能存在股权多少和是否控股的分歧,但是各家都有机会参与莫过于仅留一家。各交易所背后都有比较复杂的股东结构(详见下图),也加大了联合设立统一交易所的难度。
由于需要新设方案,并且需要各试点发改委内部的流程,此轮新提案可能短期内不会有结果,碳道估计交易平台的最终方案可能会推迟到
履约期之后。这可能会影响各地方试点的
履约期的企业和交易商的交易行为,以及发改委在履约期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