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
碳交易去年12月22日启动,碳交所3月将再推第二批商品上架。图/本报数据照片
台湾碳交易情形
去年45家首购企业代表
去年12月22日启动首批碳交易,引爆45家企业抢购,并创下8.8万吨的交易量。据了解,首波7档商品预计卖到农历年后,碳交所3月将再推第二批商品上架。为满足国内企业多元需求,下一波可望纳入自然
碳汇的碳权商品,而非只有再生能源、生质能源类别。
碳交所表示,去年底碳交易
平台开放后,迄今陆续接收到其他业者递件申请
开户,但办理流程相当繁琐,目前都还在陆续审查中,评价第一波的商品存货量可以撑到农历年过后。
据了解,第二批商品碳交所预计3月上架,虽尚未正式启动筛选,但方向上将纳入自然碳汇,如植树造林等碳权商品,并引进Verra等其他额度核发机构的碳权,让企业有更多元商品选择。
碳交所表示,短期内上架商品不冲量,但要增加产品的多元性,选择有质量的产品,追求更有效率的减碳。第二批最终引进商品前,仍会再与环境部讨论。
台湾首批碳交易,以金融业为领头羊,碳交所主管说,其实金融业不单只是为符合倡议承诺,本身买碳权需求也相当可观,他们在投融资的企业所产生的碳,以及发信用卡的消费者
碳足迹等,业务内容都需要加总起来计算,累积起来的量相当庞大,且均属于无法自行减碳的范畴,因此,要透过买碳权来达到
碳中和。
不过,该名主管坦言,制造业购碳潜在需求更庞大,由于2025年碳费才开始缴纳,除非要做碳中和产品,否则现阶段厂商还没有马上买碳权的急迫需求,因此目前主要仍以指标企业参与为主,但其他制造业者今年需求会逐步发酵。至于中小企业,因为离减碳暴风圈还很远,脚步较缓。
另外,台湾碳交所不赚差价,平台的交易
价格其实相当具有竞争力,碳权商品都是直接跟开发商或大的供应商进货。但这也使得碳交所在找寻卖家的过程相对辛苦,原因除了卖方本身自己拥有的碳权可另作他用,因而惜售外,卖家也会考察在其他平台渠道可以卖到更好的
价格,而采取阶段式上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