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碳市场缺乏活跃度?发展碳市场需要对标国外吗?
梁朝晖:我认为,碳市场活跃应该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个目标。中国的碳市场不是通过交易实现经济利益,而是倒逼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双碳”目标。如果快速减少碳排放配额,会推高企业成本,最终要么通过价格传导到终端,最后由消费者买单,要么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利润,甚至导致亏损。比如,欧洲碳市场免费额度缩小后,企业需要付出更多资金购买碳排放配额。
欧盟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从试运行到正式运行,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它在制度方面的经验。但我认为,中国碳市场现在主要考虑的还是如何通过政策组合拳形成优势,让碳市场和CCER、绿电交易等政策手段互为补充,协同发展。未来,碳市场很可能会受到CCER、绿电交易的影响,比如有些企业的风电、光伏投入可以被认证为CCER或绿电,就不需要再购买过多的碳排放配额。
因此,我们的碳市场无需对标国外发展,也不具可比性。但从发展目标看,全球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就是调整能源结构,我们在这点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从《世界能源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是全球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备生产国,为中国和全球的碳减排事业提供了产业支撑,离开这些产业讲碳政策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