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与全国碳市场压力并存
水泥、发电等高碳排行业,素来都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危机时的“眼中钉”。
2023年5月17日,俗称“欧盟碳关税”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生效。自2026年起,欧盟将对进口的包括水泥、钢铁、铝等在内的几类特定产品额外征收碳边境调节费用。
据界面新闻查询,大部分国内头部水泥企业海外收入占比不大,欧盟碳关税对它们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这些企业未来会受到全国碳市场扩容的影响。
由于“欧盟碳关税”征收的数额,为欧盟碳市场
碳配额价格与该产品在生产国已缴纳
碳价之间的差额,因此该法律也对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建设及扩容带来了压力。
目前,国内头部水泥企业仅有参与地方碳市场
试点的经验。根据天津市硅酸盐学会秘书长刘瑞芝在上述会上提供的数据,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头部水泥集团有共计59家下属企业参与了地方省市碳市场的
试点。
在全国碳市场方面,建材(含水泥)被认为是继发电行业之后下一个最有可能率先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之一。根据此前规划,钢铁、化工、建材(包括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等八大行业都将在“十四五”周期内被强制纳入全国碳市场,履行配额清缴义务。
继钢铁、石化行业后,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专项研究第一次工作
会议已于2023年6月27日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召开。
“(建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业内
专家、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程师蒋荃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根据他了解到的信息,目前对于建材行业的碳配额分配模式还未确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