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3月1日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八场,介绍我省
碳排放减量替代和碳普惠相关政策措施。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在抓好“两高”项目
碳排放减量替代的基础上,我省的节能降碳工作进一步向消费端发力,构建碳普惠体系,建立低碳行为正向引导机制。目前,我省的碳普惠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两高”行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抓住了“两高”项目,就是抓住了碳排放的“牛鼻子”。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要求新上“两高”项目必须实行碳排放减量替代,明确了实施范围、替代来源、核算方法和管理要求等内容。“截至目前,已完成9个‘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方案审核,替代源落实后可减少碳排放量212.27万吨。”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管言明介绍。
针对部分重大项目碳排放替代指标存在缺口,产能跨市整合转移造成项目转出地与转入地碳排放指标供需不平衡、难匹配等问题,我省对“两高”项目实行碳排放指标收储调剂,确保国家和省布局重大项目顺利落地。这其中,碳排放指标的收储范围必须是“两高”行业,如果不是“两高”行业就不能作为替代源,其形成的碳排放指标原则不能收储;在碳排放指标的调剂使用方面,目前省级收储碳排放指标采用依申请免费使用的方式,后期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适时引入有偿收储调剂方式。
要实现“双碳”目标,居民生活等消费端的碳排放不容忽视。今年1月,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我省碳普惠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与全国
碳市场的参与主体是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不同,碳普惠是为广大群众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碳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激励机制,主要面向个人、家庭和小微企业。依托碳普惠
平台,与公共机构数据对接,量化公众在出行、生活、消费等领域的低碳行为减排量,换算成相应的
碳币或碳积分,在碳普惠
平台上兑换商业优惠、公共服务等。“现阶段,由于个人无法参与全国
碳市场交易,碳普惠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全国碳市场的延伸和补充。”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吴泓洋说。
目前,我省的碳普惠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管言明介绍,下一步将制定我省碳普惠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加快推进省级碳普惠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个人碳账户,为碳普惠机制市场化运行提供载体,让公众能够真正从减排行动中获益。同时拓宽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积极引入商业资源,保障碳普惠机制市场化运行的可持续性。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