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
论坛第22届年会举行。在“双碳目标:
碳减排的科学路径与实践”
论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分享讨论。
王文指出,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来一年多,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表示“我们仅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就完成了关于双碳目标全部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京津冀、粤港澳,这些大战略基本上都得花三到五年,甚至八年左右时间。首先,从2020年9月份联合国第一次推出“双碳”目标,到2020年经济工作
会议就把2021年八项中国最重要的工作
会议之一放在第二位,就是“双碳”目标,央行推出大量相关政策,到2021年3月份“两会”把“双碳”目标写进去,“十四五”规划又写了“双碳”目标,国务院又推出2030年碳达峰工作方案,到了去年年底又推出城市投融资相关
试点方案。
第二,“双碳”目标提出以后,不到一年时间立刻整合地方市场,统一成为全国的
碳市场,一年时间的
碳市场交易量相当于过去十年地方试点市场谈交易量的总和。
第三,对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光伏发电,去年开始全面取消补贴,中央不再给补贴,说明平价,过去是要靠补贴才能光伏发电,现在取消补贴,说明促进了的发电,包括这次冬奥,百分之百绿电,不是靠碳发电,全靠光伏发电支持整个冬奥绿电的进程。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企业撬动,就是
新能源汽车,我们传统汽车销量股价、市盈率,传统的奔驰、宝马市盈率基本只有2倍、3倍、5倍市盈率,没人买了,
新能源汽车连续两年增长率100%,每年增长翻倍,今年我们新能源汽车到海外的销售全世界第一,大家都想象不到中国成为全世界三大汽车出口销售商,过去我们说汽车不行,现在突然新能源汽车全世界最好,据可靠评估,今年基本上中国的汽车销售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这也是“双碳”目标下逼迫产业不得不转型,寻求
清洁能源的发展。
王文认为,这一年多的时间的开局,是美轮美奂的开局,当然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运动式减碳,比如现在受到新冠疫情重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下,使得地方经济本来就不行,财政本来就不行,还要做一些贡献,压力就很大。所以现在要做什么?他总结到:
第一点,如何指导地方在出台相关“双碳”政策过程中,和现在的高质量发展和保民生、促增长的策略更好的结合,不要太粗糙,现在有一些地方政策为了求目标,为了求青山绿水,最后关关关,进行粗糙型的运动式减碳,不可取。
第二,对企业来讲,一定要抓住“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利好消息。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碳市场去年7月16日成立,一年多了,
碳价才59元/吨,国际标准
碳价是50多欧元/吨,差了7~8倍,我们碳价绝对被低估,如果要个人的话,赶紧去买,买大量碳市场,在国际上暴涨,我们碳市场在国际交易量才仅仅占国际上交易量的1%不到,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对地方来讲要谨慎出政策,对企业界来讲要去了解政策、了解“双碳”下的各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