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碳减排机制、碳价这几个关键词的诞生、发展历程
在说以上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捋一捋碳市场、碳减排机制、碳价这几个关键词的诞生、发展历程。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诞生,这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第一个基本框架。
1997年,《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东京通过,建立起三个旨在减排温室气体的合作机制,分别是国际排放权交易(IET)、联合实施机制(JI)以及清洁发展机制(
CDM)。这是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雏形。
2016年10月,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国际航空碳抵消及减排机制(CORSIA),这是第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市场减排机制,它被视为建立国际统一碳市场的先期实验。
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明确提出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并号召各国在2020年前通报 2050年低碳排放发展长期战略。截至2017年7月,全球已有187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员国提交了关于减少碳排放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相当于覆盖了全球96%(也有研究机构认为是97.9%)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成为建立国际碳市场坚实的基础。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
碳中和目标。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向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提交了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CBAM)的立法议案,根据该议案,碳关税的实施有三年过渡期(2023~2025年)。2022年3月15日,CBAM的整体方案获得初步通过。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召开,大会就《巴黎协定》第6条有关国际碳市场的机制安排实施细则达成共识。这次
会议通过了”6.2”及“6.4”两个决定,一个全新的国际碳减排交易合作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chanism,SDM)被引入。该机制不但可以串联全球各地的碳市场,显著提高全球总体的减排效率,还可以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碳交易市场。
可以看出,全球碳价的形成以及碳市场正在走向互联互通。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