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个“五一”假期,35岁的唐星暂别
碳价K线图,忙着研读《孙子兵法》。
当许多人炒股、炒期货时,唐星另辟蹊径,沉浸于“
炒碳”。作为一位资深
碳市场交易员,唐星在湖北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谓“常胜将军”——入市7年从没亏过。
“市场如战场。如何运筹帷幄,《孙子兵法》能给我指点迷津。”唐星说。
5个月赚了80万元
唐星的“战场”,是湖北碳市场。
2014年,作为全国
试点的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简称
碳配额)像上市公司股票一样在碳市场交易,以此推动企业
节能减排。
有了碳市场,
碳交易员这一新职业便应运而生。据介绍,
碳交易员主要负责企业碳资产交易策略,开展碳排放权的
买卖、抵押等。
次年,唐星进入湖北碳市场。他既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碳交易操盘手,也是碳市场的个人投资者。不久,唐星迎来了一场印象极深的“战役”。
2016年,由于碳配额供大于求,湖北碳价下跌,2个月内从每吨22元降至16元。7月15日后,碳价连续3个交易日跌停。
抄底!7月22日,唐星与伙伴果断出手,以个人账户买入9万吨碳配额,每吨
价格10.28元。时隔6年,唐星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考量:
一是湖北碳市场及时推出了救市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二是在认真分析
履约企业供求情况后,他判断市场供需即将迎来转折点。
果然,一周后碳价止跌回升,迅速从10元攀升至14元,随后震荡上行。
当年12月,由于市场预期来年碳配额趋紧,不少履约企业入场抢购配额,碳价上扬至每吨约19元。此时,唐星和伙伴选择卖出。一进一出,他们5个月赚了80万元。
“炒碳”者将越来越多
为了保持市场敏锐度,唐星不仅每个工作日紧盯交易情况,定期跟踪履约企业或投资机构的持仓情况,还结交了许多圈内好友,交流“炒碳”心得。
7年来,唐星“征战”碳市场从无败绩:个人每年开展约30次碳交易,年度盈利超30%;所服务的公司,因每年都需购入碳配额,在唐星操盘下,基本能以低于市场均价10%的价格购入碳配额。
尝到“炒碳”的甜头后,唐星2018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眼下,公司不仅参与碳交易,还将业务拓展至商品期货交易。
唐星在“炒碳”的同时,也见证了湖北乃至中国碳市场的探索历程。
作为
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在2011年开始试点碳交易,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节能减排——按照企业排放量的不同,相关部门核定不同的碳配额,注重节能降耗的企业可卖出多余的配额,而排放量高、配额不足的企业则需掏钱买配额。
湖北是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开市以来累计交易量和成交总额保持全国前列,并获批组建了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眼下,参与湖北碳市场的控制排放企业为332家,均为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据测算,参与碳交易后,70%的企业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实现了下降。
令人期待的是,广州期货交易所上月表示,正在推进碳排放权等绿色发展类期货产品的研究和上市。同时,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已开始培训碳交易员。在唐星看来,
碳期货的推出必将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助力我国绿色发展。
“未来,‘炒碳’的人会越来越多。”唐星毫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