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谈碳市场:不仅仅是现货,还需期货衍生工具

文章来源:经济观察报高歌 李静 沈怡然2022-04-22 08:06

4月20日,在202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碳中和:政府在行动”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前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谈到对全国碳市场的一些观点,他认为作为一种激励机制,碳市场要激励企业更多地做出减碳行为,不仅仅是目前2000多家电力控排企业需要低碳绿色投资,还需要想到未来五年、十年绿色科技企业如何参与进来。所需的工具不仅仅是现货,也需要有期货的衍生工具,互联互通是大方向。
 
周小川认为,全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存有一个认识过程,在认识还不充分,没有形成共识之前,可能有小部分人意识到碳排放的重要性,着手一部分自愿减排的碳市场来给予激励,同时对投资起到引导的作用。一般来说,这样的碳市场激励机制较低,即碳价格比较低。但是它表明了一部分先行者,通过市场机制开始实现减排,引导投资并增加碳吸收、碳汇等功能。随着全球层面认识的逐步提高,各种争论慢慢地出现统一,就会出现比较统一的更大范围的市场。各国首先在国别内实现统一碳市场,碳价也会随着共识程度提高。
 
目前中国已成立全国碳市场,首批纳管企业为2000余家电力企业,目前均已完成从第一个履约周期。从2021年7月16日到12月31日的6个月时间中,整体表现是交易量较少,价格稳定。配额的交易大约都是在30元人民币每吨和59元每吨,与最初全国碳市场交易首日(16日的开盘)相比,年末的收盘价上涨13%,收于54.22元每吨,约合7.5欧元。不管是碳价水平、纳管行业以及市场活跃度都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在上述讨论中,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全国碳市场形成快一年,尽管初期纳管企业是2000余家电力企业,未来金融机构和其他公司都要参与进来,建议不仅要做强制性碳市场还要做资源性的碳市场。
 
对此,周小川认为,通过市场分配起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会提供一个优化的价格,也可以说是优化的激励机制。随着市场从小到大,激励机制也应逐步提高。同时还应从现货走向远期市场,其中包括期货、期权的交易。人们要知道的不光是当期的价格,对于中长期来讲,更重要的是引导投资。
 
“减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依赖于大量的投入,借此找到新技术、投入新设备、新工艺,使得三五年后,能够大幅减排,整个过程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既有认识过程,也有时间过程,虽然我们去年已经成立了全国统一的市场,但要达到我们所希望的作用和功能,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周小川说:“大家可以照此推论,从区域性市场到全国市场再到全球市场,统一起来资源配置会更好。”
 
从现行机制看,各国之间的协调并不容易,边际减碳成本不一,这就导致不同地域的市场存有差异。周小川认为,总体而言还应向前发展,从现在算起,到2030、2050再到2060,形成一个最优路径。但需要看到,在每个时点都有一个最优机制,不仅与当期的生产问题相关,同时给所有的企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一个信号,如果在减碳、碳汇和涉及碳以及其他衍生品的贷款、投资,未来的财务收益如何。
 
“这样就可以引导合理的投资,按照计划的路线图、时间表来实现目标。也不用过于着急去提前实现,也不能过于滞后。完不成计划可能是激励机制不够,或没有达到最优,全球未来的目标也不是国际机构所规定的气候变化多少度?我们到时候是否可以达到?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发展还有一个过程,我们要推动这个市场尽快地向前发展,功能优化以实现我们所设想和所需要的那种状态和功能。”周小川说。
 
从国际视野出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碳定价的分析,为实现在本世纪中叶控制气温上升1.5到2摄氏度的目标,到2030年之前全世界应该实现25%到50%的减碳任务,否则全球气温会加速上升,到下一个10年我们会面临更加艰巨的减碳任务。
 
IMF副总裁李波表示,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上述减碳任务,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碳定价(包括碳交易碳税),各国可根据情况来选择。根据IMF的计算,到2030年全球的平均碳价需要达到每吨75美元,才能实现前述目标。现在全球的碳价大概是5美元一吨,距离这一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
 
各国担心单方面大幅提高碳价,会影响自己的产业竞争力,因此积极性不高。IMF提出,能不能在少数主要排放国达成碳价的下限,取决于各国的减碳力度以及各国实施的减碳空间。
 
李波称,IMF目前正在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起合作研究,将一系列非价格型的政策转化为能效的碳价,因为这些非价格型的政策最后会产生一个影子价格,我们叫它隐性的价格,也会实现减碳的效果。
 
IMF同时要评估各种政策更广泛的经济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和国际贸易),并计划今年5月发布相关研究成果,试图通过该研究为成员国提供更加精准的政策建议,对不同的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做出更加精准的政策建议。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