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风口已来
2022年,碳交易成为新风口。
究其根本,碳市场的底层逻辑和实体经济发展要求一脉相承。监管部门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指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配额(CEA),若企业超额就要从市场再购额度;若排碳量有富余,也可以在市场售卖。CEA实际上可视为一种企业资产,通过售卖富余额度为减排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自发减排的良性循环。
简单来说,一家实际排放量大于初始
碳配额的企业,既可向存在富余
碳配额的企业购买碳排放配额,也可在市场上购买“碳自愿减排量(
CCER)”用以抵销部分碳超排量。目前,在全国8个试点区域市场
CCER都可以进行“碳排放额度”的交易。按交易规则,排放企业用于配额清缴抵销的CCER抵销比例不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碳排放配额+自愿减排量”是全国碳市场的两大产品,分别对应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配额交易市场)和
碳信用交易市场(自愿减排市场)。但就操作难度来看,前者市场风头正旺,后者一度有价无市。
按照碳市场规则,1个CCER等同于1个配额,可以抵销1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
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企业对CCER的需求远超地方试点碳市场需求。在政策明确,全国碳市场第一个
履约期,控排企业可使用CCER抵销CEA清缴。有媒体报道称CCER较此前市场
价格一度翻了十余倍。自2017年CCER被停发发后,市场只能消耗存量CCER。
部分试点地区仅认可CCER一类项目的价值,而目前市场上该类项目几乎用尽。直到全国碳市场支持二、三和四类项目抵销配额清缴,才再度激活CCER交易市场。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透露,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筹备重新启动CCER项目的备案和减排量的签发。
与静态的CCER发行不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步入正轨。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结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按履约量计,履约完成率为99.5%。
目前,全国碳市场仅纳入2162家电力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中国已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凡是碳排放在2.6万吨二氧化碳以上的企业都要分行业、分批次纳入碳市场。2025年前,除电力行业外,钢铁、化工、航空、建材、造纸等8个行业都将纳入碳市场。其中,有色、建材、炼化行业将率先纳入碳排放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