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碳交易感兴趣的个人,该如何参与呢?
郑文彬给出了两种参与路径。第一,通过投资有富余碳排放权的上市公司、符合碳中和主题的新能源产业链或者碳中和主题基金等,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第二,在碳的现货商品交易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型金融工具将得到发展,个人投资者可以关注如排放权质押、
碳期货、碳期权以及挂钩排放权的结构性金融产品。
“碳市场作为一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工具,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投资而建立的投资市场。碳交易本质上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韩光鹤表示。
韩光鹤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有9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有些交易所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但是碳市场的投资受全球经济、能源价格等多种宏观因素影响,操作市场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如果投资者不熟悉相关政策、形势,那么投资风险可能会很高。
“碳普惠作为
碳金融的创新模式,也能将个人的低碳行为转换为经济价值。”韩光鹤说。
据韩光鹤介绍,碳普惠是一种将
节能减排行为折算为减碳量的方式,是普通人把自己的“碳资产”变现的方式。
作为最早一批搭建碳普惠
平台的广东东莞,将涉及20多种生活场景的减碳量进行核算。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电节水、旧物回收等低碳行为,通过量化低碳行为,获得相应的
碳币后,公众可用
碳币换取商业优惠、兑换公共服务,也可进行碳抵消或进入碳交易市场抵消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
2020年,无锡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其他机构开发了一款“碳时尚”APP,用户可以通过绿色出行兑换积分,从而获得上网流量、食品券等物质激励。
随着碳普惠的推广,个人也都能当上“点碳成金”的“卖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