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权变成稀缺资源,但碳市场存在较高政策风险
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除了
节能减排等手段,还有碳交易。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
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
试点。2016年,福建省加入碳排放市场交易试点。今年6月底前,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将正式启动运营,这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碳市场一般指碳排放权交易,其本质是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设计。吴力波介绍说,空气本是公共品,如今设立碳市场,赋予碳排放产权,并让需要排放许可的企业和其他有剩余排放许可的企业进行交易。“只有这样才能传递一个有效的信号,让原本不把碳排放当成一回事的人提高环保意识,把它当成一个资产,从而优化自己的减排行为,同时也可以让控排的企业获得收益。”
此外,当全国碳市场建成运行后,相关产业也可以随之发展,如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带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不容小觑。
在欧洲碳市场,除了控排企业之外,金融机构、个人都可以参与碳市场交易。但值得注意的是,碳市场和一般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一市场的政策风险相对较高。
碳市场制度设计大概分为总量分配、交易、配额核查、清缴等几个环节。市场中的供给量取决于政府确定的配额大小,纳入碳市场的行业、企业的数量也是政府决定的。吴力波认为,经济发展形势对碳市场的政策设计和推进影响很大,政策不确定性也很高。
此外,所有碳排放许可都需要进行认证、核查,才能真正变成有价的产品。但认证、核查中的技术因素也会影响它的
价格。“其他如股票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有完整的风控体系,碳市场的发展还在阶段当中。”吴力波提醒说,碳市场运行机制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对于个人交易者来说,如果没有充足的
碳资产管理经验,并不太适合参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