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国土经济学会2月3日主办了“‘
碳中和2060’与中国
绿色金融
论坛(2021)”,
碳交易市场建设成为现场讨论的焦点。与会人士认为,积极有序建设
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有力推动我国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据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由此正式开放,
碳排放权
交易系统正式启动。与会人士认为,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碳资源配置优化,推动科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要建立在科学路径上,一个重要的科学路径就是围绕绿色产权归置、交易体系建设等基础内容,构建比较完善的碳交易市场,可以使国家战略部署能够得到产业和市场的充分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认为,对碳排放权进行产权界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交易和定价,可以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匹配,让相关市场主体通过
价格机制获取利益,实现帕累托最优配置。
他表示,金融市场的发展、监管和创新可以给碳交易市场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碳排放权是一种权利凭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有很强的金融市场属性,可以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律、逻辑、方法来推动这一市场的发展、监管和创新。此外,市场中还要有足够多的市场主体,具备足够多的不同风险偏好,才能形成公允的均衡价格。除了碳排放企业以外,还可以让更多投资者进入市场,充分发挥碳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