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本身也是一个金融市场,需要资金的转换和风险管理,会发展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
周小川说:“碳市场本身也是一个金融市场,需要资金的转换和风险管理,会发展有关的金融衍生产品,利用碳市场紧接着就会出现相应的投资金融产品,首先是一个跨期的金融交易会跟随进来,其中主要的产品就是要用未来的
碳配额收入,以及未来的
碳配额的期货价格,通过金融市场转变成当前的投资,即用未来的
碳减排或碳沉降所能达到的收入支持当期的投资。”
解读:周小川再次强调了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从收益角度来看,开发碳配额期货的金融衍生产品并推动形成跨期金融交易,从而可以将未来的碳减排或者碳封存的“收入”转变当前支持低碳转型的投资;此外,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低碳投资的周期长且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同样需要利用衍生品交易进行组合头寸及风险的管理。殷勇也明确指出北京会积极借鉴国际碳市场
碳期货、碳期权等产品的成熟经验,开发新型的
碳金融工具。
碳金融创新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发现合理有效碳价有重要意义,周小川四次发言中均强调了碳市场金融属性的重要性,且各碳交易试点均开展了有关尝试。建议借鉴金融市场的经验,结合气候投融资进行收益核算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并同时加强监管方面的研究。
总体来看,中国要如期实现碳中和的任务非常艰巨,在技术创新和机制完善方面面临很多挑战,需要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意味着金融行业本身的转型。在11月28日召开的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也同样表示“目前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与碳中和的目标并不完全匹配”,建议“应该强化碳市场在碳减排和配置绿色金融资源中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参与,提高市场流动性,发展碳金融产品和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因此,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场机制的定位以及与其他政策工具的联系与配合,依托各级政府、行业组织和机构厘清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的资金规模,强化碳价对于金融机构的引导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将“碳资产”作为战略规划和投资组合配置的基本要素,并引导各主体依托碳市场进行碳资产投资的头寸管理和风险对冲工具,按照目标导向进一步推进碳市场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