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可发挥关键作用
在殷勇看来,绿色金融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而提供的金融服务。目前,全球
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迅速,政策支持体系、产品创新体系、标准认证体系等都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完善。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绿色债券发行国,绿色信贷规模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不仅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也为全球绿色金融治理扮演了引领的角色。
“金融是资源配置的工具,要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我们的资源要从高污染、高耗能、高碳行业配置到绿色、低碳、无碳的行业”,殷勇称,在转换过程当中存在两方面的障碍:一是从成本上看,采用清洁能源的成本高于化石能源成本;二是从外部性上看,高排放、高污染的负外部性没有充分地反映到成本中,而清洁能源的正外部性没有反应到相关的收益中。“虽然随着技术进步,清洁能源成本在不断地降低,但是单靠市场的力量仍然难以实现这种资源配置的转换”。
殷勇介绍,过去围绕克服上述转换障碍,解决的思路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约束性的。比如赋予企业碳排放的额度,超过配额就要支付费用,通过
碳交易将碳排放的外部成本显性化。但是由于各国没有达成强制性的承诺,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这种机制是软性的。所以,各国的
碳市场一直没有发挥主导的作用。二是倡导性的。比如倡导金融机构采纳并实行赤道原则,践行EGS理念,这些倡导性的措施同样没有约束力,同时甚至会被滥用,成为企业营销的噱头,造成洗绿、漂绿等问题。
在其看来,仅仅通过这些措施,也无法实现我国碳排放的目标。因此,我国提出碳排放目标的重要意义就是使得约束成为刚性,碳排放的路径更加清晰、明确、具体化,这将给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巨大的空间。
第一是形成巨大的碳交易市场,碳排放将成为生产要素中的重要部分,碳市场将成为与股票、债券、外汇、商品一样的重要的市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将可以更有效地充分地发挥,促进资源向环境效益更优的行业聚集。
第二是绿色风险的分析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企业而言,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可能面临根本性的改变。“那些碳排放强度大、无法完成技术转换的行业或者企业邮可能会被淘汰”,殷勇认为,市场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预期也会发生改变,对企业的估值会发生相应的调整。对金融机构而言,资产的质量可能发生变化,一些原来安全的资产可能会变为不良的资产,这些不良资产不是由于信用风险产生的,而是由于气候、环境的风险因素所带来的,气候风险的计量变得更为重要而紧迫。
第三是监督执行评估的机制会进一步地加强。碳排放量要通过一定的计量手段显性化,从国家层面要通过对各类能源消耗和利用进行更精准的统计,使得碳排放的总量更清晰、更加明确。从微观层面对各类主体的碳排放的计量、监测、评估、执行的机制要更加全面加强。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