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高称,生态环境部已经在考虑扩大参与
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提前做好将其他行业尽快纳入
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生态环境部近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气候司司长李高称,今年第四季度将会展现碳市场建设的一系列成果。生态环境部已经在考虑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提前做好将其他行业尽快纳入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
全国碳市场启动已逾一年半,并将于明年正式运行。在生态环境部近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气候司司长李高称,今年第四季度将会展现碳市场建设的一系列成果。虽然全国碳市场初期仅纳入了发电行业,但李高称,生态环境部已经在考虑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和主体范围,增加交易品种,提前做好将其他行业尽快纳入碳市场的相关准备工作。
“碳市场建设确实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挑战很大,在法规体系建设、管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任务非常繁重。”李高介绍说。中国的
碳交易市场
试点从2011年开始启动,目前分别在
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州、湖北和重庆7个省市展开
试点,并都取得一定进展。2017年底,全国统一
碳交易市场建设正式启动,之后确定电力行业为首批纳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行业。
碳排放权交易即政府制定一个
碳排放总量目标,再将总量分解,发放碳排放配额给各控排企业,企业每年需要根据其实际排放量上缴配额、完成
履约,排放量不可超过其拥有的配额,若企业配额盈余则可以将其出售,配额不足则需减少排放或购买配额,最终以低成本达成社会整体减排目标。
李高介绍,碳市场建设正处于持续推进之中,已发布了24个行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指南和13项碳排放核算国家标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技术基础。碳市场建设的数据基础非常重要,目前已开展了2018年度碳排放数据报告、核查及排放监测计划制定工作,组织各省市报送了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修改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我前面提到的相关配套制度也在反复修改完善过程中,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面向发电行业和地方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培训活动。”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数据质量是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的主要瓶颈。“这个问题导致发改委越来越保守,不敢轻易地扩大行业,只是放一些有把握的行业。”中央财经大学
绿色金融科技实验室负责人陈波对记者表示。碳排放的不确定性与
价格波动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这是中国碳市场特有的技术难题。“数据质量比数据本身要更重要,不确定性可能反映到
价格上,导致价格波动更大。”(参见报道“全国碳市场将推迟至明年初启动 数据质量是主要瓶颈”)
李高称,下一步,将牢牢把握碳市场作为控制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按照碳市场建设方案要求推动有关工作,有效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就具体工作而言,将重点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早出台,为碳市场建设奠定法律制度基础,加快印发《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发电行业配额分配技术指南》和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办法、核查管理办法、交易机构管理办法。“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复杂,我们都在积极推动。我们还要进一步持续开展能力建设,能力建设不是虚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基础。”
此外,他还表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已经有了初步建设方案,下一步要对这个方案进行论证,论证确定方案后要加快两个系统的建设。其次,还要确定纳入全国碳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组织在注册登记系统和
交易系统开户,为碳市场的测试运行和上线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2018年机构改革之中,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导机构有所调整,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能划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而原主管碳市场建设的发改委气候司也转隶至生态环境部。此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
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也有所调整。2019年7月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
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这是机构改革后的第一次领导小组
会议。
对此,李高称,此次调整强化了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机构改革后,国务院调整了领导小组的组成单位,把金融主管部门也纳进来,“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显著的进展。金融在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对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部将与金融主管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共同推进气候投融资方面的工作。”
李高还表示,气候变化职能转入生态环境部,对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与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融合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与控制污染物排放有很大的协同性,如果采取恰当的措施,这种协同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它们都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同根同源。统筹融合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体现在目标设定、落实和监督,规划制定,数据的管理和监测等方面,在各领域都有进一步加强融合的空间。下一步,还将加大相关工作力度,把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与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把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内容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划中,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各项工作间的协调、协同。今后温室气体管理也要更好地利用污染物管理的现有
平台、现有机制和现有队伍来开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