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酝酿多时的全国
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表示,期待
碳市场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新动力。
碳交易能否有效推动企业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分配与管理是关键。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日前表示,碳市场排放配额总量设定应与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相匹配,并助力中国碳排放提前达到峰值。配额分配应逐步收紧,并由免费分配过渡到有偿分配(例如配额
拍卖),扩大有偿分配的比例,推动企业采取更积极的减排行动并引导资金流向清洁低碳领域。
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同时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意味着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开展全国碳市场的建设。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通过市场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中国落实《巴黎协定》承诺的重要措施之一。中国政府推动碳市场工作由来已久。2011年,国家发改委在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
试点工作。截至2017年11月,7个
试点碳市场共纳入电力、钢铁、化工等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46亿元。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了双降趋势。为了稳步推进全国统一碳市场,此次宣布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纳入1700多家电力行业企业,排放量超过30亿吨,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未来还将逐渐覆盖到钢铁、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8个重点行业。
WWF的工作之一就是致力于通过政策研究、国内实践和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加速低碳转型。其中,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研究与倡导是重要领域。根据WWF《中国未来发电2.0》报告,通过实施恰当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约84%的电力生产可通过可再生能源实现。
卢思骋表示,“电力行业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是经济可行的。WWF期待全国碳市场的建立能够为电力行业能效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加速中国向
清洁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