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的达沃斯经济
论坛上面,我国明确表示将起到表率作用,坚决遵守《巴黎协定》的承诺,采取行动减少
碳排放以达到目标。转眼二月初就听闻全国统一
碳交易体系(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即将成立的喜讯,这将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所谓碳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换言之,碳排放交易是采用市场化机制,在总量限定的情况下,调控每个排放企业的排放水平。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已有十多年历史,为
节能减排提供了成熟经验。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
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
试点工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领先全国的湖北经验
业界对
碳市场的试点存在一种说法:“湖北成则中国成。”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4年4月开市以来,其成交量、流动性等指标在全国领先,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湖北已与山西、安徽、江西等中部非试点碳交易省份签订了“碳排放权交易跨区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而湖北培养出来的碳交易“讲师”,也应邀前往了山东、江西、广西、安徽和浙江等非试点省份进行能力建设培训。
湖北省之所以成为全国7个试点地之一,并走向全国,领导的重视程度有莫大关系。早在2009年前后,湖北省委党校有关领导就提出在湖北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想法,并曾开设了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课程,因此湖北的相关领导对这一新兴事物并不陌生。2009年,湖北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
碳盘查”标准,该标准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备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作为2014年第一批被纳入碳排放的湖北企业,当年华新水泥获得2000多万吨的碳排放配额,但在年度
履约期结算时发现,实际排放量超出配额上百多万吨,只能到市场上购买,以完成
履约。次年,华新水泥开始在燃料上做文章,到2015年,该公司
碳配额有了42.38万吨的盈余,通过在碳市场交易,获利900多万元。碳交易不仅为华新水泥挽回了数千万元的损失,创造了效益,也为环保出了一份力。同时,华新水泥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减少了9%,还大大节省了电、煤的费用,降低了成本。
根据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提供的数据,2015年湖北省控排企业的碳排放总量,与2014年相比下降6.02%,企业通过碳交易获取减排收益近2.02亿元。经过近3年的运行,如今,纳入控排的企业基本上都成立碳排放应对部门,或建立了跨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交易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节能减排。”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张杲说,通过他们的调研,发现控排企业2015年在节能减排上的投入,比2014年增加了38%。而在没有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前,这些企业的节能减排投入一般趋于平稳,有的甚至为负数。交易市场对节能减排的贡献效果显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