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代表:希望2017年构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16-03-16 05:32

绿色”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我国倡导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即将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也明确提出要在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碳排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哪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在接受中国网中国访谈专访时进行了详解。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希望2017年构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王毅表示,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有15年,要实现碳排放的减排,达到峰值。碳排放减排有两个方面重要的要素。第一碳主要来自哪儿?主要还是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因为要减排二氧化碳,就可能要改变能源结构,替代现有的化石能源,用其他的低碳能源来替代。第二,碳排放利用化石能源也是产生常规污染物的主要的来源,所以有一个协同效应。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还是从改善本身的环境质量的角度,都需要走这个过程。但是要实现这个过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付出必要的成本。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所谓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就是希望能够在环境保护与发展的过程当中,找到一条更有效的道路。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减少成本。现在我国已经有7个碳排放的试点,但是这试点是分离的,个人有个人的价格,而且综合效益体现不出来。所以极需要把市场变成区域性、全国性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市场的作用。“希望在2017年能构建这么一个市场,使我们碳排放能够下降,这是一个初衷。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它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构建这样的市场,数据怎么考虑,这是很大的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王毅表示,市场是人为的市场。碳排放权,要限制什么?资源市场为什么能形成市场?它有稀缺性。碳排放怎么稀缺?首先得设置一个总量,这个总量如果需求不够的话,它才能有价格,有价格才能通过市场来调节。再设置怎么样把初始的排放权分配。“过去一个工厂排了多少吨,怎么给你排放权,而且要公平地把排放权很好地分配。过去历史上有排放,但是新的场合怎么办,是不是也要分配到一些排放权呢?这里头有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我们怎么去构建这种人为的市场,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王毅认为要出台一系列的规定,包括现在的碳排放权条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上位法,未来还要考虑应对气候变化整个法律,所以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而且不仅仅是排放的限制。碳还变成新的资产,这个新的资产怎么去管理,它涉及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财政部、税收总局怎么收费,怎么收税,它这些问题都会涉及到,需要部门合作,去构建一套制度体系。还有地区之间,会有差距,要构建区域性的或者全国性的市场。我们现在通过模拟测算发现,不同地区可能从这当中所获得利润、利益和损失不一样。当我们形成一个市场以后,发现发达地区可能受益更多一点,中西部地区受益更少,这跟整个条件是有关系的,这些都是挑战。”王毅表示。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王毅指出,希望到2017年能把制度建得更完善。现在不完全是全国性的市场,主要还针对几个重点行业。把几个重点行业打通,就能够很好地务实未来人为的市场,能够不走弯路。这里可能有很多准备的工作要做,而且还涉及到一个问题:现在碳的市场怎么跟其他的经济手段、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比如有总量控制,还有标准,有“低碳产品”,“低碳产业”的标准,同时现在也在考虑是不是碳也可以有碳税。这些不同的政策之间怎么能更好地协调在一起,一起来推动“低碳发展”。所以在未来十五年的低碳路径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希望通过未来的工作,能够减少成本,降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使得“低碳”能够顺利地转型。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