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超过3000个,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为何未见减少雾霾的趋势呢?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1997年各国通过了颇具争议的《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生效。《京都议定书》要求各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的基础上减少5.2%,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但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却越走越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为了实现减排目标,25个欧盟成员国于2005年创建了“排放交易系统”,首先允许1963个企业将排放指标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碳排放交易市场。随后亚太地区和北美也开始设立类似的交易市场,目前全球已有10个碳交易市场。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政府尽管也根据《京都议定书》制定了宏伟的清洁发展机制,但到目前尚未见到降低排放量的迹象。2007年时,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70亿吨,地方政府只顾追求GDP,没有真正重视低碳减排,到2012年排放量已增加到97亿吨,4年里年均递增8.5%,几乎与GDP增速同步,使中国成为头号雾霾大国。与此同时,欧美年均分别减排2.2%和2.1%。中国的那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超过3000个,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为何未见减少雾霾的趋势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国际碳交易商一直看好中国的碳市场,而中国政府却超量发放减排证书,致使交易价格暴跌,使投资者望而生畏。据易碳家了解到,目前中国选择了深圳等7个碳交易试点区域,计划在2015年向全国展开,甚至可能跨地区交易,并承诺加强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避免欧盟出现供需失衡的问题。碳交易是一种通过金融手段和政策强制相结合、赏罚分明和市场机制双管齐下的减排策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独到的意义。理论上和在欧洲的实践中证明碳交易对减排是可行的,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政府主导的经济体制,能否获得预期成效一直是个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