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人才储备是前提
时下,国内陆续有一些与碳交易相关的培训,而碳交易方面的人才储备也成为一个促进市场活跃的前提。“我觉得中国不缺乏这些方面的人才,我看到很多人才,有金融方面的,有气候变化,有能源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人才组织起来,发挥主观能动性。”黄杰夫指出,深圳很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聚集了相当一批证券、期货、能源经济、碳减排审计核证方面的人才。
相比之下,黄杰夫更关注占据碳交易大头的电力企业的减排,据易碳家了解到,“在全球范围内,电力行业都是各国碳排放的大户,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在中国,很多电力企业是国有大型企业,拥有相对健全的排放数据,且管理体系比较成熟,可以参与到碳市场中来。”电力企业进入碳交易市场还可能促成电价的市场化,“电价由市场决定,企业可以讨价还价。”在这一点上,黄杰夫建议中国可以吸取巴西的经验。
尽管巴西因为干旱,开发水电受到阻碍,电力企业减排很困难,但是,“从2010年开始,经过3年时间,巴西已经有25%的电力市场化,除民用电由国家管制外,大的企业、学校等用电大户由市场定价,目前已经拥有几百亿美元的自由市场”。黄杰夫认为,巴西在这3年内积累的电力风险管理经验值得重视,因为随着碳交易试点的开始,我国电力企业“竞价上网”已经出现端倪,今年11月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可能将带来更确定的信息。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