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矢口否认存在气候变化现象的政治家并不罕见。但在第一大碳排放国的中国,政府官员中的这种论调几乎闻所未闻,作为气候变化直接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自始至终在此问题上都显得特别的积极。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不论发改委是顶着国际气候谈判的外部压力还是一些其他原因,其实中国都有足够的理由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中既有强化能源安全的考虑,降低对进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又有发展新兴绿色技术的机遇期待。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对此,为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节能减排,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建设中国碳市场的时间表:2013年年底将在试点省市启动碳交易市场,“十三五”建设全国性市场。从2012年开始,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陆续挂牌启动,并着手碳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然而,正当中国还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碳市场时,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欧盟碳市场却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危机。在碳市场建设上,中国一直向欧盟“取经”,因此很多人开始怀疑中国碳市场的命运会不会重蹈欧洲的覆辙。而且关于全国性碳市场的建设也一直备受瞩目。
近期,经济学人智库(EIU)发布了一份名为《阵痛中前行:中国的碳交易试验》的报告认为:“中国的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运行的方案并不能在短期内得以实施。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这份报告进一步指出:由于政府监管趋于保守,只有在建立起稳健的交易体制之后,中国才可能使用碳信用衍生产品;另一方面,有限的金融工具也打击了金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即便深圳已在6月18日开启了中国首个区域性的碳市场,广东、上海、湖北、北京等也已经蓄势待发,但是碳市场的观察家们总有一个感觉就是很多细节显得“模糊”,特别是碳盘查数据的准确性。
与其他初创性事业一样,碳交易进程也面临着一些相同的障碍,对于碳市场建设中比较棘手的是MRV和能力建设,这是碳交易的前期准备。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除此之外,碳排放的监测、报告和核实(MRV)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并没有公开发布排放估测数据。很多企业也无法提供进行历史对比所需的全面的排放记录。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国有企业只向其总部报告排放状况,而目前其所在地区也需要获取这部分信息。相关信息正在缓慢下放,但一些国有企业将排放数据视为一些不能公开的秘密,这是一个障碍。
易碳家认为,现有的排放报告制度对地方性碳交易计划而言也并不有利。因此,通过试点,还应证明各地能够透明和公正地核实企业的排放报告。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尽管目前7省市建设碳市场的过程中都遇到一些麻烦。但是事实上,中国地方和地区性碳交所代表所期盼的正是一个成熟的全国性碳交易方案——“一个真正的碳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