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发展阻力大
在中国,碳交易概念本身依赖的法律基础薄弱。报告指出,除深圳外,其他地方均不存在强制企业遵守排放目标的法律框架(不过目前起草中的全国性气候立法将填补这一空白)。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深圳市通过市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整套法律惩罚措施;到今年底,市政府将颁布更为详细的法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即便在深圳,单靠处罚恐怕也难以对资产负债表庞大和不守规矩的企业构成威慑。”Martin Adams分析到,“过度排放部分将被从企业来年的配额中扣除,后者必须为每吨超额排放支付三倍于市场平均价格的费用。不过根据深圳碳交易启动时的交易价格计算,这一费用相当于每吨15欧元,远低于欧盟的ETS每吨100欧元的处罚标准。此外,很多国有企业即便受到点名批评也会无动于衷。”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报告认为:如果国有企业游说得手,碳配额获得增加,这样的处罚也将形同虚设。多数碳交易计划并未公布企业碳排放配额的详细数据,配额不会以一个明确的上限形式出现,而是会根据省级碳强度目标来确定。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来自低碳投资公司Cadogan Capital Advisors 的Shane Spurway 拥有丰富的碳交易市场经验,他认为,碳金融若要得以发展,交易所必须能够为参与者提供远期交易板块,即允许交易者进行期货交易。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Martin Adams说:“由于公司对碳交易缺乏了解和参与热情,加之交易选择有限,以及缺少金融机构,由此可以断言中国新兴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可能还会受到实际交易不足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