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不仅限于政治领域和责任义务,还蕴含着一个庞大的市场,世界各国竞争激烈,逐渐演变成发展权与主导权之争。发达国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通过采取自愿协议、能源/二氧化碳税、排放贸易、可再生能源或热电联产生产配额、能源效率标准、对可再生能源的直接资金鼓励等措施完成减排目标。其中,征收碳关税方式较为常见,它可以减少发达国家碳密集型产品的进口,特别是减少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进口制造产品,这不仅维护了拥有先进碳减排技术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还有利于发达国家占住新一轮全球竞争的制高点。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目前,全球“碳交易”市场份额约1500亿美元。而在如此巨大的市场中,由于中国没有自己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罗百辉感慨,虽然中国提供的碳减排交易量已经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但是这个巨大的“蛋糕”却被欧美分食。他指出,“碳交易”也属于一种金融活动,运用经济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并创造经济效益。国外的经验表明,要想让这种经济手段发挥作用,须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流动性,要有金融市场的支撑。但是在金融方面,中国的经验还很不足。现在,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瞄准碳金融概念开发相关产品,以便在未来庞大的“碳交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怎样确保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钢铁企业最关心的事情。对于国内来说,“碳交易”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亟须完善法律体系来规范参与主体的行为以及行业标准等,全国性法律法规的缺乏也是我国“碳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未来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从区域交易平台体系扩展到全国之后,将难免会遇到更大的系统性难题。
依照欧盟经验,“碳交易”体系的搭建是从基础排放数据统计,到技术和规则配套,再到交易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设计。而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是先有国家目标、规划和管理办法,却缺少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形成科学有效的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显然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