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额仅为3.77 亿欧元,到2008年则达到了惊人的910 亿欧元。但碳排放交易的建设仍面临数据统计、协调经济、建立相应保障措施等多环节挑战。
据易碳家了解,数据是碳交易实施开展的统计基础。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刘宇表示,现实数据由于统计口径和渠道的不同导致宏观和微观、经济和能源等数据不匹配。如何计算企业、设施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如何避免给企业增加额外的负担、如何合理引入第三方核查机构,都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没有扎实的企业排放数据作基础,分配总量控制指标也会‘无从下手’”。
此外,全球经济下滑,导致近年来国际碳需求大量减少,有人戏称国际碳价格跌至“白菜价”。欧洲碳交易机制的碳价格于2008年达到40美元/吨二氧化碳的高点,但目前仅为该水平的约1/10。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唐杰介绍,欧洲目前采取的是固定配额,并不做调整。近年来欧洲的经济疲软带来了企业的产能减缩,就必然会导致碳配额过剩和价格下跌。相较于欧盟的总量控制,深圳采取了更为灵活的“碳强度”指标,建设可规则性调整总量和结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即碳排放总量目标首先与经济增长率挂钩,其次以碳强度下降为强制性法定约束。在此原则之下,深圳市对工业企业的配额分配基于单位工业增加值进行。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博士蒋晶晶建议,我国需要采用与欧洲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不同的做法。比如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的初期,就把制造业引入碳交易体系,以求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碳排放权资源的优化配置。
“确保碳排放交易体系能够建立起来、运转起来,有交易可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队伍。”刘宇认为,目前中国真正从事碳方面的金融人才不是很多,负责温室气体排放的专职队伍和基础统计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同时,涉及碳排放交易第三方的核证机构,有待进一步培育,认证、认可和登记注册系统要进一步建立,交易平台建设等技术规范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的协调统一。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