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EU ETS并不存在是否有效的问题。市场一直在正确地反映供求信息。是否采取救市措施更多地取决于监管者的价值判断,但很显然,目前对宏观经济前景的担忧超过了对气候变化的关切。
有人会问,为何各国政府会对金融危机采取救市措施,对碳市场却不行?这是因为中央政府采取的货币政策不存在与产业界的显性契约,属于常规的、已成惯例的宏观调控手段。而欧盟提出的各种结构性救市措施并没有在系统运行前事先约定,也并非众所周知的调控措施。产业界理所当然会投反对票,没有得到产业界支持的改革方案最终很难通过。即使真的通过了这样的救市方案,也会对碳市场的信用基础产生长期的损害。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者们已形成一个利益集团绑架了政府,他们可以通过游说不断撼动政府业已制定的减排路线图,最终产业界必然会给予强烈的反击,碳市场会面临崩溃的局面。产业界的逻辑是,既然我已经履行了政府先前制定的减排目标,为何又要提出更多不切实际的要求?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碳市场本质上是政府与产业界建立的减排契约制度,交易是实现这一契约的方式。有效的市场应当奉行自由定价机制和对契约精神的遵从。EU ETS已经证明,当宏观经济健康时,它可以良好运行,那么就没有必要随意采取所谓结构性措施或者价格管理策略,因为这将是竞争性市场的倒退。如果监管者一定要施加复杂的价格管理措施,则必须在系统运行前进行明确的约定,让市场提前吸收,变成一种可预期的调控手段。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但对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设计者来说,应当笃信奥姆剃刀原理:简单的市场规则尽管不总是看起来很好,但从长期来看,一定优于那些被复杂干预的市场。(易碳家)(作者:陈波,为英国碳专家协会(ACP)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爱丁堡大学碳金融硕士,著有《低碳大变革:下一个30年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