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斌也表示公司未来会参与国家正在进行的碳交易试点的相关项目。他认为,除了国际上的承诺,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发展自身的需求。“我国总体消耗水平很高,包括水耗、能耗、物耗,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要实现转型,粗制滥造肯定不行,所以未来应该还是有很好的需要。” 谢利斌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对此,张泽民也同样看好国内的碳交易前景。他表示:“对于国内的碳交易,未来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目前规则怎么制定,具体的工作怎么开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他进一步提出建议:“要做碳交易,中国第一步是要摸清自己排放的规模,然后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政治目标,制定一个cap,也就是所谓的各地碳排放总量。”因此对于企业而言,首先需要了解具体的政策,然后再根据政策展开对策。张泽民认为中国目前尚在摸底状态,正在逐个城市地了解碳排放到底是多少,每年的趋势又是如何,目前还未出现准确的准则和指标。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逐步建立碳排放市场乃中国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增效、减碳的重要手段。但建立一个全新的交易平台,并建成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同时获得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其难度和挑战不言而喻。目前,北京等地已编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工作的重点为建立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实现“十二五”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内的碳交易试点和相对成熟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操作平台之外,自愿碳排放交易也是另一个平台。只是前者为强制减排,而后者更多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进行的义务减排。一些比较大的公司或机构会出于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宣传的考虑而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VER)来抵消日常经营和活动中的碳排放。对项目业主而言,自愿减排市场为那些因减排量发生在CDM注册前或企业股份构成不符合相关要求等原因而无法进入CDM开发的碳减排项目提供了开发和销售的途径。对于买家而言,购买自愿减排量属志愿行为,但却不失为企业降低碳足迹的一种较为经济的选择。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