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一份《关于建立中国国家碳交易平台及相关体系与规划的提案》引起了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的重视。该份提案提到鉴于国际碳减排进程中出现的纷争和乱局,同时也为了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自己的国家级碳交易市场,否则当西方国家以“碳关税”等手段挑起争端时,我国将陷入被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2011年下半年,欧盟果然宣布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将对所有飞入欧盟的域外航班征收“碳关税”。这一举措在全球引起较大的反响,几乎打响了全球“碳关税”的第一枪。巧合的是,在同一时段,国家发改委也颁布了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从2012年起,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展开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这份在一年前准确与预测全球“碳关税”争执,并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和跟进,继而及时推出改革措施的提案来自全国政协委员、摩根大通中国首席执行官、亚洲区投资银行副主席方方之手。在今年的两会上方方再次提出了关于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建议,并接受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的专访。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中国经济导报:我国目前已经在进行关于碳交易市场建立的试点,那么是否已经到了建立全国市场的时机?国内大市场的建立会影响全球的碳交易价格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方方:一个市场,特别是交易碳排放权这类“虚拟”资产的市场,其涵盖区域范围越大,买卖双方的参与者越众多,则市场的流通性就越好,市场的有效性也就越高,该市场所定价格的权威性就越高。而这样的市场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卖家和买家,以此正循环方式,最终形成具有自然垄断地位的国内大市场,就可以影响全球的碳交易价格。而一个一个的试点市场,是很难几何性地凑成一个大市场的,而且还可能会带来资源浪费和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是刻不容缓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经济导报:如果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体系确立下来,它应该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和治理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方方: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应是中国碳交易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中央主管部门要在一定时期内设定一个碳减排总量,在总量控制下,由该平台的参与者进行碳排放交易。首先这个总量控制指标不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自愿减排承诺,而只是为构建国内碳交易体系所设定的操作性指标,它丝毫不会动摇“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其次,之所以选定总量控制欲交易机制,是因为实践证明该机制简便易行,效果良好,而且最能体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目的,再次,选择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也是为了方便同国际碳交易市场接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中央和省区市政府分级管理应是该市场的基本治理模式。在我国国家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需要政府管理的领域主要是:规则的制定、总量的控制、排放权的分配、放排量的检测和核证对等。首先,可以由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设定一份碳排放总量,其依据一是我国政府的公开自愿承诺,即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在考虑地区发展水平、历史排放、预测排放和行业排放标准等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协商,把总量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省区市。再由各省区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各行各业单位产品的平均碳排放量、科技创新潜力、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等具体状况,在公开征求意见之后,给相关企业确定排放配额。企业排放量的检测和核证,由各地具有相应资质的环保机构负责,但需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监管并严格把关。
中国经济导报:在市场建立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具体可以怎样循序渐进地进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方方:与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独立自主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一样,我们应根据国情设计出包括碳、氮化物、二氧化硫等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性”的减排交易品种与市场。国家碳交易管理部门设计这种交易体系可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准备阶段必须深入宣传,研究和制定交易规则,搭建交易平台,培训和组建运行及相应的检测鉴定团队;初试运行阶段要挑选部分条件成熟的行业和大型企业及一二种温室气体进行试点;扩大运行阶段则要增加覆盖面,不断修订交易规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碳减排交易法》,保证全面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强度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在积极推动碳交易市场体系建立的同时,还需要哪些配套政策?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方方:希望能在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能够逐步建立起包括碳基金、碳贷款、碳保险、碳证券等一系列创新金融工具为组合要素的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完善资源性产品的定价机制,逐步使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损失成本。通过国内的碳交易机制,加大对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的投入力度,支持节能减排产品的推广和使用,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的效率,以帮助欠发达大区发展低碳经济;在税收上,强化税收政策对企业节能减排的激励和损失浪费的约束作用。对于在关键技术和新技术研发上有创意、有实力的机构和人才,在政策上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在知识产权上要给予有力的保护。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