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年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环境交易所均开展了自愿减排的碳交易机制探索: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打造了绿色世博自愿减排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推出了中国低碳指数。2010年4月27日,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开通,第一个月共成交526笔。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相关部门已开始制订实施方案,虽然具体细节尚未最后敲定,但已经明确提出两个方向:一是尝试以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在此前国内领先的自愿碳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探索强制性减排市场建设;另一个是在交易机制、交易规则和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技术和机制创新。试点的最终目标是为全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找到既适合国情、又简单适用的市场体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采访中,一些专家表示,碳交易在提供资金交易的同时,更主要的应该是带动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才是进行碳交易的核心问题。“各地不应当把碳交易当成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碳交易的核心是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碳交易本身也就是缺乏相应的实际意义。因此,国家在选择试点地区时也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碳交易体系如何构建?
关键是能否能够通过市场化的交易真正实现社会总减排成本最优化
而如何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简单适用的”碳交易体系,逐步建立起相对成熟的制度和机制,正是各个试点城市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一般认为,我国在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的实践时间较短,一直以来主要集中于区域性污染控制方面,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则缺乏最基础的能力建设、制度设计和市场培育。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全球碳交易市场99%是强制碳市场,只有不到1%是自愿碳市场。之前我国的碳交易之所以发展相对乏力,就在于我国没有强制规定减排义务、碳交易还停留在自愿交易阶段,规模极小。
在缺乏强制性减排目标的情况下,自愿性碳排放权交易的不确定性非常大,无法形成有效稳定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重庆也正在筹建交易平台,打算采取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配的碳交易试点模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其中,新入围碳交易试点的深圳将采取以强制性碳交易为基础的方案,提出了“1亿吨/年”的总量限制和“3000家企业”的参与范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对于试点城市而言,促成当地企业参与排放权交易也许并非最迫切的任务。”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探索建立排放权交易市场,明确总量约束目标的设定机制、初始排放权的分配机制、排放主体的参与机制、排放行为的监管机制、市场泄露的规避机制等五大因素,才是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通过市场化的交易真正实现社会总减排成本最优化的关键所在。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