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围场大力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建设 “四库”联动 点绿成金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陈宝云2025-04-02 20:03

近年来,作为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以“林业+”为笔,以生态保护为墨,大力推进林下经济、生态旅游、食品加工、特色农业等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联动,加快森林“四库”建设步伐,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涵水为库  生态之水孕育生态水产品
 
三月,地处我省最北端的围场,茫茫林海即将披上绿装,这道“绿色长城”是阻挡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风沙南侵的第一道防线。
 
围场现有林地81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138万立方米,水源涵养量5.42亿立方米,每年可为京津地区蓄水2亿立方米左右。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始终坚守生态安全底线,前移防火关口至社区村落,构建30分钟应急救援圈。创新‘四员共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安装视频监控,形成全域覆盖的生态防护网络。”围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杨永利说,2021年以来,该县完成营造林67万亩,治理退化草地1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25平方公里,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572亩,并打造10个省级森林乡村。
 
2023年,围场启动“智慧林业”二期工程,在实现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的基础上,结合AI识别和物联网技术,实现200万亩林地火险、病虫害实时监测。深化“河长制+”治理,清淤河道80公里,建生态围栏3189公里,实现农村垃圾全处理。
 
“围场的水经过森林的净化,水质清澈甘甜。”承德乌苏泉饮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魏国军说,2014年,公司购置瓶(罐)装饮用水现代化加工生产设备,成为深山好水的“搬运工”。
 
同样受益的还有承德清青锦瑞渔业有限公司。依托围场良好水质和冷凉气候,该公司引进高原冷水鱼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采用“淡水育苗+深远海养成”模式,鱼的养殖周期缩短近6个月,孵化成活率达98%。预计2025年底,首批1200吨成鱼上市。稳定运营后,年供500万至1000万尾鱼苗。
 
近年来,围场创新“水+”特色农业,开发出“画木兰”陈皮杏仁露、承德泓辉“木兰序”粉条酒等系列产品,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互促共进。
 
聚财为库  把生态资源发展为致富产业
 
3月26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围场特色产业暨文旅招商推介会成为焦点。
 
哈里哈镇八十三号村地处清代木兰围场七十二围之一门都阿鲁围,林茂草丰。
 
“我们在此发现了一株野生灵芝。经过对土壤、温度、湿度、植物进行细致研究,发现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灵芝生长。”在推介会上,围场松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卓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株灵芝催生一个产业的故事。
 
经过3年努力,松源农业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成功还原灵芝生长环境,开发出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在八十三号村实施“灵芝仙谷”项目。
 
“整个栽培过程不使用农药、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生产出的灵芝孢子粉珍贵稀有。我们采用先进破壁技术和超临界萃取法,将孢子粉提炼成灵芝孢子油,每斤价格高达3.8万元。”刘卓说,走进“灵芝仙谷”,游客可以呼吸清新空气,采摘林下灵芝,享受森林康养,感受独特的灵芝文化,收获健康与美好。
 
在本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来自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系列沙棘饮品备受青睐。
 
“这款新品有个好听的名字:‘开心棘啦’,它是沙棘山楂复合加气果汁,适合火锅、烤肉等场景饮用。”该公司总经理姜建森说,近年来,他们研发的有机浓缩沙棘浆、沙棘复合果浆、沙棘冰酒等170余种产品陆续投入市场。其中沙棘冰酒2025年开年首单出口日本2.4万瓶。
 
沙棘,这种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树”,正成为当地百姓的“致富树”。截至2024年底,围场沙棘种植总面积超80万亩,已形成集种植、加工、研发于一体的沙棘全产业链,年产值4.8亿元,带动2万余农户实现增收。
 
近年来,围场依托林区生物多样性和高森林覆盖率,积极探索林上要果、林中旅游、林下兼作、林间采摘的立体产业发展模式,释放生态红利。
 
积粮为库  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供给体系
 
维修机械、购买农资、挖芽拌种,走进群山环抱的围场乡村,马铃薯种植户正在为即将开始的播种季做准备。
 
“近年来,我们自主研发了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生产技术,形成‘机械化深翻,伸缩整地,人工或机械挖芽拌种,机械化施肥播种,增施有机肥料,机械化种耕,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获’全程机械化循环模式,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占河北播种总面积的21.8%,年产量165万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马铃薯研究院负责人陈啸天说,该县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9家,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5亿元。
 
“榛蘑干品每公斤能卖到100元,肉蘑干品每公斤卖到220元。每年7月到9月中旬,山林里的成片野生蘑菇,既丰富了村民的餐桌,又增加了收入。”燕格柏乡天桥村党支部书记柳国立说,该村有林地5万余亩、草场1.4万亩,全村300余人每年仅靠捡蘑菇,人均收入6000余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森林蕴藏着丰富的食物,是天然的大粮库。森林食品主要是指森林或者林地生产的食物,包括可食性果实、花、叶、枝、皮、根、脂液以及寄生物、附生物等非木质林产品。发展森林食物,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围场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20余种野生蘑菇和多种干鲜果品。这些绿色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该县立足自身复杂地形、多变气候,积极引导帮助群众利用林间空地、森林边缘地带,实现林菌、林草、林禽立体种养,形成以马铃薯、畜牧产业为带动,蔬菜、林果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目前,该县马铃薯深加工能力达40万吨,肉牛、肉羊饲养量百万头(只),蔬菜种植面积23.3万亩、总产量超10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9万余亩。
 
汇碳为库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经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核算,围场2017年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达到3335.5亿元,是GDP的26.7倍;人均GEEP 62.5万元,每平方公里面积GEEP 3618.1万元,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8倍和2.7倍。
 
8年来,围场探索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先后获批绿色金融试点县和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县。
 
全国首个认证碳中和酒店——河北承德伯斯特·君澜度假酒店,通过购买等量塞罕坝机械林场碳汇抵消575吨碳排放,实现了特定时段的碳中和
 
“我们村森林覆盖率达83%,但之前因森林权属分散、经营粗放等,生态功能弱化,收益低。”莫里莫村党支部书记何艳丰介绍,2022年12月,国有滦河林场与哈里哈镇莫里莫村等签订协议,1500亩分散林地委托国有林场经营,通过科学抚育,碳汇能力可提升30%。
 
近年来,围场依托国有林场与村集体或农户合作共建,引入林业企业建储备林基地,解决集体林经营难题,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
 
如今,围场正构建“林业碳汇+”体系。通过开发碳汇项目,创新推出“一碳生四金”模式,即生成碳汇价值、品牌溢价、经营收入、分红收益等四金,同时发展风光储氢等清洁能源产业,打造碳中和酒店、碳中和会议等碳汇经济新业态。
 
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围场坚持系统思维,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同步推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实现二者相辅相成。借助智慧林业、碳汇交易等新技术新机制,将生态价值激活,赋予其市场化实现途径。通过共建共享,让群众成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与受益者。
 
“未来,围场将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与修复,依托生态资源,科技赋能、优化结构、延伸链条,全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洋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