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变“碳库” 增绿又“生金”

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姚伟强 王春香 张2024-05-13 12:54

  近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项目森林碳汇量评估”项目,通过了河北省林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估。评估结果认为,项目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可观的碳汇效益,且碳汇潜力巨大。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深入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等大型生态林场建设,林草资源总量稳步增加,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从2014年开始,河北省以京冀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建设为突破,积极探索林草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1999年,河北省开始实施“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以下简称“三个林场”)项目。“三个林场”项目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高原与坝下山区过渡地带,是“两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的核心区域。20多年来,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任接着一任干,“三个林场”项目形成了横亘在京津冀北部的沿坝绿色长城。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施工高质量、实现高效益”的“四高”建设方针,组建了张家口市塞北林场、丰宁千松坝林场、御道口林场三个项目建设实施机构。塞罕坝机械林场作为塞罕坝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承担了“三个林场”项目的部分建设任务。2017年,为保证工程建设布局的完整性,建立了围场滦河林场。“三个林场”项目坚持造林绿化和附属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建成了数百万亩的浩瀚林海。经过多年实践,因地制宜开创了以股份制造林为主的合作造林新机制。
 
  在国家发改委、国家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项目建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与1999年相比,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8.1个百分点,达到49.4%,植被盖度达到90%以上,蓄水率由治理前的4.3%提高到5.9%,地表泥沙流失量减少8%,土壤沙化侵蚀减少6%,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
 
  塞北林场以“绿了青山白了头”的奉献精神,建成了沽源南厂、西坝、南滩、冰山梁和崇礼桦皮岭共5个10万亩示范工程区,在方圆约1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筑起上百万亩绿色生态屏障,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等荣誉。全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71.3万亩、封山育林45.85万亩,植被盖度从不足25%达到平均86.2%,狍子、狐狸、山鸡等野生动物迅速繁衍,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项目区持续擦亮生态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项目区第三产业发展。依托林场资源,蓬勃兴起的森林草原旅游景点、农家乐等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致富途径。据估算,项目建设20年间总用工量达到3000多万个,在增加当地农民劳务收入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塞北林场项目区内,大部分劳动力参与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工作,每人每年能增加收入2500元以上。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基础,塞北林场积极发展苗木产业,每个小型苗圃每年吸纳6—8个农村劳动力,通过劳动每人每年能有4000—5000元收入,项目区苗木还销往北京、天津、内蒙古等地,全面促农增收。
 
  声名鹊起的草原天路从塞北林场项目区穿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近年来,草原天路年均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车辆约86万台次,旅游旺季每日接待自驾游车辆达6000多台次。赤城分场的冰山梁、崇礼分场的桦皮岭和长城岭以及沽源分场的九龙泉、南厂、西坝等众多旅游景点也深受游客青睐,成为张家口的亮丽名片。
 
  加强林草生态建设,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已成为新时代赋予国土绿化工作的新使命、新要求。
 
  “三个林场”项目以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的森林防火安全墙,时刻守护着林海安全,让森林“碳库”更优质更稳定。继2014年作为全省首批林业碳汇项目成功交易后,塞罕坝机械林场、丰宁千松坝林场、御道口林场至今已完成多个森林固碳生态产品项目开发,实现价值转化1600多万元。
 
  除了森林,创造碳汇价值的还有草原、湿地。草原是我国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库”。在河北省第四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上,御道口林场草原、湿地两个固碳生态产品项目与钢铁、玻璃等行业多家新增产能的碳排放企业达成交易总量9.36万吨,成功实现价值转化645.9万元。
 
  随着“三个林场”项目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项目区群众改变了过去过度放牧、开荒种地、乱砍滥伐的不良生产生活方式,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项目建设中,普及自然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发展理念植根于当地干部群众心中,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消费结构得到很大改变,科技兴林、兴牧、兴农意识也显著增强,实现了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当地增资源拓财源的项目建设初衷。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