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撬动本地碳汇
渔业碳汇,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生物吸收并固定二氧化碳形成的碳汇,以非投饵料的贝类和藻类养殖为主。藻类、贝类通过光合作用或滤食浮游植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减缓气候变暖。
据渔业部门测算,漳州全市海水养殖贝类、藻类总面积约2.36万公顷,年产量约116.5万吨,每年约产生35万吨海水养殖碳汇产品,漳州具有开发渔业碳汇的先天资源和后发优势。
2022年6月2日,一起发生在漳州市兄弟屿附近海域的非法捕捞水产案件,造成直接损害价值2610元、间接损害价值13050元。2022年11月9日,案件被告人自愿出资15660元,委托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向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镇云万村民委员会购买渔业碳汇2773.3吨,履行其对生态环境损害的替代性修复义务。当日,该笔碳汇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核销。
该案并非漳州首次以碳汇交易探路生态司法。但基于漳州渔业资源丰富,此番跨地市购买碳汇、核销碳汇,社会公众提出疑虑:跨市购买的碳汇是否真正用于生态修复?在本地破坏的海洋生态,能否直接购买本地碳汇,用于修复当地的生态?
一年后,自产自销的碳汇理念有了萌芽。在东山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艺杰看来,东山是全省第二大海岛县,仅前楼镇下西坑村的海域面积就有1.06万亩,全村共养殖龙须菜、海带、牡蛎和鲍鱼9000亩,完全有条件作为渔业碳汇
试点。
2023年4月,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对下西坑村的海域养殖碳汇能力进行测算。根据《海洋碳汇核算方法》,结合近3个月全国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挂牌协议交易收盘
价格统计数据,团队测算出下西坑村海域年度碳汇能力约1.68万吨,可实现
碳交易价值近95万元。
2023年6月20日,一起危害海洋生态犯罪的涉案当事人来到认购现场,自愿认购下西坑村渔业碳汇1860吨,共计10.5万元,成为全国首个渔业碳汇现场实地认购
案例。
“从市场角度来看,在特定范围内,没有可参考的标准体系,各自为政势必会造成定价乱象,更有甚者将碳汇所得挪作他用。”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海洋经济科科长蔡杨鹏认为,以市级为单位来统筹,是眼下较为可行的路径。
渔业工作和生态执法亟需一种可核算、可核销的渔业碳汇产品,漳州开始着手设计属于自己的渔业碳汇核算方法方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