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了被告人陈某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一案。被告人陈某某自愿认罪认罚,并自愿购买海洋
碳汇1500吨,以替代性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最终被判处缓刑。
2022年7月8日晚至10日,被告人陈某某明知处于禁渔期,仍组织8名船员一起驾驶渔船,使用网目尺寸小于规定尺寸的单船有翼单囊拖网(俗称底拖网、单拖)出海捕鱼。捕获了青花鱼、巴浪鱼等水产品至少2058.73公斤。经鉴定,上述渔获物价值共计36950元。
考虑到“认购蓝碳替代修复”的新模式,可更好地解决海洋生态原位修复难问题,且有助于发挥生态产品的固
碳价值等因素,在区检察院的协商下,被告人陈某某于8月1日,自愿与第三方机构——碳和
排污权交易中心,签订海洋碳汇采购与注销服务委托书,购买海洋碳汇1500吨,以替代性修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日前,该笔海洋碳汇被交易中心核销。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某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海洋水域,于禁渔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告人陈某某到案后,能积极与公诉机关达成公益附民赔偿调解协议,购买海洋碳汇并核销,以弥补其行为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认罪、悔罪态度良好,故依法判处被告人陈某某有期徒刑九个月,缓刑一年。
近年来,秀屿法院致力于发挥司法在生态环境中的能动作用,探索建立“生态司法+碳汇补偿”机制,2023年4月26日,联合区检察、区公安及海警工作站签署了《关于在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海洋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试行)》,强化司法协同创新,形成了集“侦、诉、审、执”为一体的工作指引,充分发挥司法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陈某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案,是莆田市首起在审理涉生态案件中引入海洋碳汇赔偿机制的案件,是践行海洋生态恢复性司法理念、海洋碳汇赔偿的具体实践,对推动海洋碳汇赔偿机制在司法实践领域的落地施行,提供了可借鉴的意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