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汇”一词真的很火,林业
碳汇、草原碳汇、农业碳汇、海洋碳汇等等。“碳汇可以赚大钱”被越传越广,但真的碳汇能用来参与
碳交易赚钱么?
“碳汇”一词科学属性本身并不具备交易性质。大家通常把carbon source叫做
碳源,carbon sink叫做碳汇。源与汇本身是对应的概念,碳汇的意思就是吸收二氧化碳。所有的林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本身都有吸收二氧化碳或者说固碳的功能,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碳汇。前几天,我国成功的发射了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碳汇监测进入了遥感时代,其实监测的就是这种生态碳汇,包括农林草地、海洋等。所有的生态碳汇都是自然系统的净碳过程,全部不具备交易属性。所以,并非有了林地、草地、海洋红树林、湿地等就可以直接用来交易赚钱了。
那究竟什么样的“碳汇”能用来交易赚钱呢?实际上,根据国内外碳交易的有关规定,按照相应的减排机制的规则和
方法学的要求开发林业碳汇项目所产生的
碳减排量并经具备资格的第三方审定核证合格且获得主管机构签发后的碳汇,才能进行碳汇交易。这里的碳汇,本质上是一种减排量(emission reductions),是林草等相对于基准线来说的减排量,才是可交易的碳汇。例如,人类什么都不做的情境下,让植物野蛮生长,是一种基准线状态。但如果通过人为的干预,让植物生长的更好,那么吸收的二氧化碳超出基准线部分的,就可以为减排量,这种减排量,也就称为碳汇,是可以用来交易赚钱的。可见,只有具备额外性,符合
方法学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等项目产生的净增碳汇量才能进入
碳市场交易。而这里所说的额外性必须根据方法学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论证,提供可核查的有效证据证明,并获得第三方审定机构的核实。
目前可用来实现碳汇的交易机制包括有国内的自愿减排机制、国外的VCS、GS等自愿减排机制等,产生的可交易的碳汇,叫做
CCER、VCU等。这种碳汇的本质,和其他碳减排项目产生的
碳信用(carbon credits)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种相对的、人为机制下的虚拟资产。但由于从长期看,自然系统产生的
碳信用更具备长期的价值,因此近两年突然就备受推崇。但无论是从各种减排机制下注册的项目数量,还是产生和进行交易的减排量而言,交易碳汇量都是占比很低的。尤其是项目注册和签发的成功率一般而言要低于其他的减排项目。
这样看来,碳汇想赚大钱,并不是像传言中的那么容易。不是所有的碳汇都可以用来交易,能用来进行碳交易的当然也不只是碳汇。对待碳汇,我们还是需要“留一分清醒,留一分醉”。最起码,要找真正懂的人了解清楚,不要“竹篮打水一场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