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的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来看,2050年允许的能源和工业领域二氧化
碳排放可能只有1亿吨。在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外,山东是否能够找到科学可行的增汇减碳方案,为
碳中和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日前,带着这个问题,民盟青岛市委会开展了有关调研。
经过实地调研和相关座谈后,民盟青岛市委会了解到,全球海洋活体生物所固持的碳半数都在海岸带生态系统,而滨海湿地又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
碳汇功能十分强大。山东省拥有3500公里的海岸线,占中国海岸线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拥有滨海盐沼、海草床、藻类贝类养殖等丰富的蓝碳资源,提升海洋
碳汇能力无疑是山东省实现“双碳”目标的有力抓手。
然而,近海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海岸工程及海岸城市化等人为因素,往往致使海岸带生境破坏、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破坏了原有的天然碳汇和固碳能力。课题执笔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副教授朱庆林指出:“1976-2018年,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55%,同时蓝色碳汇正在以平均每年2%-7%的速度消失。”近年来,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和一系列相关法律政策出台,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增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健康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课题组认为,为实现山东省“低碳转型”和“固碳增汇”的双轮驱动,一方面要尽快厘清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破坏因素,探究影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关键驱动因子”,找到促进该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抓手,另一方面,还要尽快确立蓝色碳汇分类、监测、计量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推动蓝
碳交易,以市场促保护修复,从而开启一条“保护湿地生态”和“提升碳汇能力”二者兼顾的生态修复新模式。
课题组建议,在开展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受损生境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可复制、能借鉴、易推广的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体系,推进滨海湿地高固碳生物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同时,应当加快编制蓝碳核算指南、构建蓝碳交易
平台,创设多元化碳汇金融产品,赢得蓝
碳市场交易主动权。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也十分重要。”课题组成员、民盟青岛市委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张栋指出,还可以利用政策协调产业减排、产业转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相关企业,最终通过政策、科研、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手段,有效恢复并增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碳汇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山东省率先实现碳中和构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