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林子可以称为“碳中和林”
武汉将蔡甸区嵩阳山、新洲区将军山列入首批碳中和林基地,积极尝试更大地发挥森林碳汇作用。据测算,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碳中和林,未来30年可吸收3万吨左右的
碳排放量。
植树造林,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被认为是“碳中和”最经济的一种手段。这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碳吸收后,形成固体的碳水化合物,存储在自己身体这个“仓库”里,这个过程称为“固碳”。由此,这些树木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称为“碳汇”。
据测算,蔡甸区嵩阳山、新洲区将军山这两片总面积为1112亩的碳中和林,通过植树造林再次形成森林后,每年可吸收1000吨左右的碳排放量。按每亩碳中和林可中和二氧化碳1—1.4吨、每个成年人每年呼出0.33吨二氧化碳来计算,相当于“中和”了3个成年人一年呼出的二氧化碳。
到底什么是“碳中和林”?碳中和研究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平教授表示,从广义来看,只要是人为植树造林,并具有碳中和功能,那么就都可以称为碳中和林、碳汇林,这没什么问题。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碳中和林的本质是增加碳汇,它需要核算其产出的碳汇量,并用于
碳交易、能够带来碳收益。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一般的植树造林,注重森林的整体生态系统价值;碳中和林的重点在于固碳、获取碳汇、获得生态收益中的碳收益,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